初免鸿枢任,无庸白发身。
衰年虽去国,荣路尚妨人。
官借荀池旧,恩加汉节新。
鸣铙先绣幰,彀骑挟朱轮。
梁雪初收腊,荥波渐溢春。
且持宽大诏,行及劝耕民。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歷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爲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爲《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出都赴郑作》是宋代文人宋庠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初次免去鸿门宴的职务,不再需要为白发而忧心。尽管年华已逝故国,仍不妨碍追求荣耀之路。官职得到了荀池的借用,恩泽又获得了汉节的增加。鸣铙声先绣幔开启,彀骑挟持着红轮马车。梁国的雪初次融化,荥波的水波渐渐涌动春天的气息。此时让我们持有宽大的诏令,去行动并劝导耕民。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离开都城,前往郑州出使的情景。诗人宋庠通过对官员的境遇和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官员身份的欣喜和对国家荣耀的追求。他认为尽管年华已逝,但仍然有机会在外地继续为国家服务。诗人还强调了官员的权势和地位,以及他们应该以宽大的心态来治理民众,尤其是在春天来临之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揭示了宋代士人的政治抱负和追求。诗中使用了一系列意象,如官职、荀池、汉节、鸣铙、彀骑、梁雪和荥波等,通过这些形象的构建,诗人传达出自己对官员身份和荣耀的向往。他对官员的地位和权力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同时也呼吁他们要以宽大的心态对待民众,并在行动中劝导耕民。诗的整体情感积极向上,展现了诗人对士人身份和社会责任的理解和追求。
总体而言,《出都赴郑作》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士人的政治抱负和对国家荣耀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宽大治理和劝导民众的呼吁。它通过精确的语言和意象的运用,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思想和追求。
大江西上,郁孤台八境,人间图画。地涌千峰摇翠浪,两派玉虹如泻。弹压江山,品题风月,四海今王谢。风流人物,如公一世雄也。一片忧国丹心,弹丝吹笛,未必能陶写。西北风尘方澒洞,宰相闲归绿野。月斧争鸣,风斤运巧,不用修亭榭。紫枢黄阁,要公整顿天下。
沙鸥背人去。
铁壁银山,一箭穿过。潦倒赵州,口能如祸。
瑶极青阳献,璇宫紫气氲。晴光千嶂合,阳脉百泉分。门戟开黄道,台书得庆云。青归江柳染,红入圃梅芬。花颂回三朔,糕盘□五辛。春杯吹绿酒,不遣瘁颜醺。
家书正所以寄情之真,徒得观笔力之神,又以见公之褆身。予汇而藏,以警夫人。
古来富贵蹈危机,乐性安贫莫谓非。未及功名苍鬓改,欲从疏懒五湖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