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物阑珊逐晓风,芰荷欹角草茸茸。
野梅结子疏枝重,老竹生孙翠影浓。
煮酒情怀还是客,异乡歌笑且相从。
醺然就枕皆佳处,醉梦何妨度晓钟。
郑刚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一字汉章,号北山,又号观如,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授温州军事判官。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九年,爲枢密行府参谋出谕京陕,归除权礼部侍郎,寻兼详定一司又兼权刑部侍郎。十年,除试礼部侍郎。十一年,擢枢密都承旨,爲川陕宣谕使。十二年,迁川陕宣抚副使兼营田。十七年,以忤秦桧罢,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桂阳居住,徙復州、封州安置。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七。有《北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事见本集卷末附录郑良嗣《郑公年表》,宋何耕《宋故资政殿学士郑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七○有传。 郑刚中诗,以清康熙三十六年郑世成刻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金华丛书》所收同治十一年永康胡凤丹据康熙重刻本(简称金华丛书本)及《两宋名贤小集·石羊山房集》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初夏》是一首宋代诗词,由郑刚中创作。这首诗词描绘了初夏时节的景象,融入了诗人的情怀和感受。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春物渐渐消退,被清晨的微风吹散,
芦苇和荷花倾斜在青青的草地上。
野生梅树结着稀疏的果实,枝条低垂而沉重,
老竹茂盛地长出新的竹笋,翠绿的影子十分浓郁。
煮酒时所怀念的情感依然存在,即便身在异乡也能共同歌唱和笑声。
醉酒后无论在哪里躺下都是美好的地方,
醉梦又何妨在黎明时分度过。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初夏的自然景物和情感表达,传达了作者郑刚中的感受和思考。在春天即将过去的时候,春物逐渐凋谢,而初夏的微风吹拂着大自然,给人一种时节的变迁和生命的轮回之感。诗中的芦苇、荷花、梅树和竹笋等景物都是初夏的象征,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诗人描述了外在景物的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煮酒情怀的描写表明诗人的思绪回归到故乡,对往事的怀念和情感依然存在。异乡歌笑的描写则展现了诗人在异地的生活中,与他人共同欢笑和歌唱的场景,呈现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诗词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豪迈和超脱的态度。无论是醉梦还是度过黎明,作者认为都是美好的,无需拘泥于具体的时刻和地点,而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起伏和变幻。
这首诗词通过对初夏景物的描绘和融入诗人的情感,展示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以及对生命起伏和变迁的思考。整体上给人以轻松、欢快和超脱的感觉,让读者在赏析中感受到初夏的美好和诗人的情感流露。
夹道欢呼百里间,不论扶杖与胜冠。公年几许颜何似,迟放牙樯待我看。
当年老子逢佳节。万户华灯连皓月。和气满江城。喧喧队子行。掩关聊共坐。静对沉香火。一笑尽君欢。闲心无两般。
未能老养卧林麓,要乞优恩除发须。濯足沧浪岁寒事,终来清友石菖蒲。
禅家流,悟自己,开眼曹溪十万里。况行机路守心空,病渴移家阳燄里。渴转渴,水又非。抬头不觉雁南飞。文殊堂里万菩萨,大唐国内无禅师。或行棒,或行喝,棒喝交驰如电掣。不容眨眼入思惟,忽把虚空敲出骨。地神恶,天神悦,陕府铁牛得一橛。且等东山睡觉来,大掌连腮咄咄咄。
岁去年来尘土中,眼看变作白头翁。如何办得归山计,两顷村田一亩宫。
是是非非各有心,以同为爱异为憎。誓肴秦穆旋修怨,在莒荠威卒震矜。事急求言常易入,位高从谏最难能。原公一破从前陋,万里无云皎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