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除夜》

眼底童乌已七龄,吾伊略亦记群经。
丁宁莫就中书试,只可松边竹下听。

作者介绍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作品评述

诗词:《除夜》
朝代:宋代
作者:方岳

中文译文:
眼底童乌已七龄,
吾伊略亦记群经。
丁宁莫就中书试,
只可松边竹下听。

诗意和赏析:
《除夜》是宋代方岳的一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的开头,作者用“眼底童乌已七龄”,描绘了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眼底的乌鸦已经经历了七个年头,而人们也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长大。这一句意味深长,通过乌鸦的成长,抒发了人们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和对时光的无法逆转的理解。

接着,诗中提到“吾伊略亦记群经”,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书籍的珍视。伊略是指古代的文献,作者表示自己对于群经中的知识有所了解,对于古代智慧的传承有所感悟。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学问和文化的重视,也体现了他对于自己的努力和学习成果的自豪。

在下一句中,作者写道“丁宁莫就中书试”,表达了一种谦逊和淡泊名利的态度。丁宁指的是科举考试中的功名,而“中书试”则是指参加进士考试。作者劝告丁宁不要追求功名利禄,避免为了名利而忽略了内心的追求和真正重要的事物。这句话传递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和淡泊名利的价值观,表达了对于人生追求的真正意义的思考。

最后一句“只可松边竹下听”,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环境的向往。松和竹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它们代表了自然的纯净和宁静。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于远离喧嚣,沉浸在自然之中的向往。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于自己心灵的安抚和寻求内心宁静的期许。

总体来说,方岳的《除夜》通过简练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表达了对于知识的追求和文化的重视,以及追求内心宁静和淡泊名利的态度。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方式,引发读者对于人生意义以及内心追求的思考。

  • 《清源山》

    巍峨堆压郡城阴,秀出天涯几万寻。翠影倒时吞半郭,岚半凝处滴疏林。

  • 《幸梨园亭观打球应制》

    今春芳苑游,接武上琼楼。宛转萦香骑,飘飖拂画球。俯身迎未落,回辔逐傍流。只为看花鸟,时时误失筹。

  • 《挽胡季昭》

    直节槃槃古树平,纲常山重一身轻。历陈高庙神灵语,愿法周公日月更。飞雾堕鸢迁客憾,漏泉疏爵大君明。百年富贵端能几,天壤无穷独令名。

  • 《奉诏赴琼林苑燕饯太尉潞国文公出镇西都》

    都门秋色满旌旗,祖帐容陪醉御卮。功业特高嘉祐末,精神如破贝州时。匣中宝剑胜霜锷,海上仙桃压露枝。昨日更闻褒诏下,别刊名姓入烝彝。

  • 《京使回自临川,得从兄书寄诗,依韵和》

    珍重还京使,殷勤话故人。别离长挂梦,宠禄不关身。趣向今成道,声华旧绝尘。莫嗟客鬓老,诗句逐时新。

  • 《梅花》

    竹边篱外树对苔,两蕊三花带雪开。蜂蝶只贪桃杏艳,嫌花冷淡不飞来。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