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沧海惯骑{左马右京},秋入垂虹豁眼明。
云气蓬莱底难到,洞天林屋没多程。
渔歌三唱客愁破,雁字一行秋影横。
他日若能追鲁望,钓车鱼具送馀生。
李洪(一一二九~?),字可大(《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一),扬州(今属江苏)人。正民子。宋室南渡后侨寓海盐、湖州。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官监盐官县税。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永嘉监仓。未几,奉召入临安任京职,官终知藤州。有《芸庵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五卷。事见宋陈贵谦《芸庵类稿序》及本集诗文。 李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垂虹亭》是宋代诗人李洪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十年沧海惯骑左马右京,
秋天来临,垂虹豁然开启,眼界明亮。
云气遮蔽了蓬莱仙境,
洞天奇景和林屋佳境令人难以到达。
渔歌声三度传来,让客人感到忧愁破碎,
雁字形状的候鸟行列,秋影横斜。
如果将来有机会追随鲁望的足迹,
那么一辆钓车和渔具将成为我馀生的陪伴。
诗意:
《垂虹亭》描绘了诗人的心境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悟。诗中通过描写骑马穿越沧海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熟悉和洞察。在秋天的垂虹亭中,诗人感受到眼界的开阔和明亮,但同时也意识到美好景色的难以企及。诗人通过渔歌和候鸟的形象,表达了对人生离别和忧愁的描绘。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追随伟大人物的向往,以及对简朴渔具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垂虹亭》以独特的意象和抒情手法,展现了李洪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深刻体验。诗词以骑马穿越沧海的经历为引子,突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熟悉感和洞察力。秋天的垂虹亭成为诗人眼界开阔的象征,也暗示了人生的瞬息美好。然而,诗人也意识到美好景色的难以企及,用云气遮蔽蓬莱底难以到达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性和难以捕捉的思考。
诗中的渔歌和候鸟形象,以及描述客人愁破和秋影横斜的描写,表达了离别和忧愁的情感。这些形象的运用增强了诗词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追随伟大人物的向往,对简朴渔具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部分表达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心境的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和精神追求的共鸣。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情的情感表达,《垂虹亭》展示了李洪作为宋代诗人的独特风貌和对自然、人生的思考。这首诗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给读者带来了对自然美好和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和感悟。
万里一飞篷。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有怀南涧老,月冷梦魂赊。烟闭金丹灶,云迷玉斧家。高云嗟缥缈,醉墨喜倾斜。明日秋风起,愁看菊蕊花。
眼底论人物,如君亦壮哉。作书犹乞米,造物不怜才。跋履妨诗笔,祛除近酒杯。飞尘栖剑室,归棹莫迟回。
杜鹃啼血诉春归,惊落残花满地飞。惟有帘前双燕子,惜花衔起带香泥。
泉光四散骇猿猱,迸起平池点滴高。谁欲斗量徒积梦,人将瓶汲肯辞劳。声随夜雨穿疏箔,名逐春风入小槽。别有雷峰峰下圃,一泓埋没在蓬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