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垂欲归主客皆至》

荒林野冢古原头,倚树何人识故侯。
幽僻閴寥变欢笑,针锋芥子忽相投。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垂欲归主客皆至》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荒林野冢古原头,
倚树何人识故侯。
幽僻閴寥变欢笑,
针锋芥子忽相投。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荒凉的景象。在荒凉的林中,有一座古老的冢墓,它是一位昔日的统治者的墓穴。然而,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够认出这位故侯的身份。尽管环境幽僻冷寂,但是在这个地方发生了一种戏剧性的转变,原本相互敌对的人们却突然间变得欢笑起来,就像针尖上的芥子忽然相互吸引一样。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荒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人事如梦、权势易变的主题。荒林和野冢象征着荒芜和遗忘,古原头则代表着辉煌的过去。作者以倚树何人识故侯的方式,表达了昔日统治者的荣耀已被岁月淹没,再也没有人能够辨认出他们的身份。然而,尽管环境荒凉,人们的关系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幽僻的环境和寥寂的状态被欢笑所取代,针锋芥子忽相投,显示出人们的立场和态度在转瞬间发生了转变。这种转变暗示了人们对权势和地位的追求是虚幻和无常的,相互之间的敌对也可能因为某种共同的利益或情感而瞬间消散。整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反转和变幻的场景,展示了人世间的无常和变化。

  • 《酬令公雪中见赠,讶不与梦得同相访》

    雪似鹅毛飞散乱,人披鹤氅立裴回。邹生枚叟非无兴,唯待梁王召即来。

  • 《寄婺州温郎中(时刺睦州)》

    积雪没兰溪,邻州望不迷。波中分雁宿,树杪接猿啼。婺女家空在,星郎手未携。故山新寺额,掩泣荷重题。

  • 《会饮鲍史君池》

    案上一琴书数卷,不须此地有笙歌。厌居市井观天小,喜到君家见月多。叶满地飞随步履,鹤於人熟听吟哦。明朝也向山上去,手把松枝养太和。

  • 《秋晚书感》

    牺象初心岂愿才,沟中虽断不须哀。吾生自信云舒卷,客态谁论燕去来?夕露正看沾草棘,晨霜已见落楸槐。耄年闭户真无憾,葑火更阑熟芋魁。

  • 《缘识》

    駈駈席不蹔安时。勤苦终朝景易移。达得物情深道理,无为堪作后人命。

  • 《书与士瞻上人十首》

    末俗由来不贵儒,愚夫愚妇恣揶揄。束书合向山林隐,绝迹莫登名利途。膝下有孙贫亦乐,门前无债醉如泥。咸平处士真堪羡,静守梅花住里湖。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