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旱时闻孽火然,邢山龙老不安眠。
麦生三寸未覆垅,雨过一犁初及泉。
深愧贫民饥欲死,可怜肉食坐称贤。
南斋遗老知尤幸,汤饼黄齑又一年。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春旱弥月郡人取水邢山二月五日水入城而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春天旱季,听到火灾的消息,
邢山的老龙不得安眠。
麦苗只有三寸高,
雨水才刚刚触及泉水。
深感愧疚,穷苦的百姓饥饿欲死,
可怜那些坐享美食的贤人。
南斋的老人们更加幸运,
汤饼和黄齑又过了一年。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旱季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贫民的同情和愧疚之情,以及对享受优越生活的贤人的批判。下面是对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意:
这首诗词以春旱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邢山老龙的描写,暗示了旱情的严重程度。麦苗的短小和泉水的干涸,更加凸显了干旱的严重性。作者表达了对贫民痛苦的同情之情,认为他们饥饿到了想要死去的地步。与此同时,作者也对那些坐享美食的贤人表示不满和批判。最后,诗词以南斋的老人们的幸运为结尾,暗示了社会阶层的不公平。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春旱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苏辙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他以麦苗和泉水的状况,寓意着人们生活的困顿和艰难。在贫富差距明显的社会中,作者对贫民的饥饿和痛苦表达了同情之情,并通过对贤人的批判,呼吁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最后一句中提到的南斋的老人们的幸运,可以理解为社会中一些特权阶层的存在,暗示了社会阶层的不公和不平等。
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的关注,呼吁人们关注弱势群体的痛苦,并反思社会中的不公和不平等现象。
念汝虽孩童,气已负山岳。送汝已成人,行路已悲愕。
姮娥捣药无时已,玉女投壶未肯休。何日桑田俱变了,不教伊水向东流。
圣世贤公子,符节镇名邦。褰帷一见丰表,无语已心降。永日风流高会,佳夕文字清欢,香雾湿兰?。四座皆豪逸,一饮百空缸。指呼间,谈笑里,镇淮江。平安千里烽燧,卧听报云窗。高帝无忧西顾,姬公累接东征,勋业世无双。行捧紫泥诏,归拥碧油幢。
扬州都督开三府,十万强兵猛如虎。骆生长檄魏生谋,大义精忠照千古。山东豪杰望旌旗,蓄缩江淮立霸基。莫指金陵图王气,石梁鸦噪髑髅悲。
人间有此白玉京,罗浮见日鸡一鸣。南楼未必齐日观,郁仪自欲朝朱明。(刘梦得有诗,记罗浮夜半见日事。山不甚高,而夜见日,此可异也。山有二石楼。今延祥寺在南楼下,朱明洞在冲虚观后,云是蓬莱第七洞天。)东坡之师抱仆老,真契早已交前生。玉堂金马久流落,寸田尺宅今归耕
少年魂梦到庐山,今日亲游鬓已斑。聊复挥毫吟紫翠,未妨拄颊对孱颜。遥看飞瀑三千丈,近去青天咫尺间。不为白云频属念,应游此地不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