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亭绝顶四无邻,见尽三千世界春。
但觉虚空无障碍,不知高下几由旬。
回看官路三条线,却望都城一片尘。
宾客暂游无半日,王侯不到便终身。
始知天造空闲境,不为忙人富贵人。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春日题乾元寺上方最高峰亭》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登上乾元寺上方最高峰亭的景象,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和人世间繁忙生活的思考。
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
危亭绝顶四无邻,
见尽三千世界春。
但觉虚空无障碍,
不知高下几由旬。
回看官路三条线,
却望都城一片尘。
宾客暂游无半日,
王侯不到便终身。
始知天造空闲境,
不为忙人富贵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登上乾元寺上方最高峰亭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对繁忙生活的思考。
诗的第一句“危亭绝顶四无邻”描绘了高峰亭的孤立和高耸,无邻无比,给人一种危险和壮丽的感觉。接着,作者用“见尽三千世界春”来形容从高处俯瞰,可以看到无尽的春天景色,意味着作者在这个高处可以眺望到广阔的世界和无限的春天。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作者表达了登上高峰亭后的感受。“但觉虚空无障碍,不知高下几由旬。”作者感觉自己站在高处,周围的虚空一览无余,没有任何障碍物,但却无法确定高度的具体距离。这种感受使作者产生一种超越尘世的宽广感。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回首眺望官路和都城,表达了对繁忙生活和权势富贵的思考。“回看官路三条线,却望都城一片尘。”作者从高处俯瞰官道,只能看到三条线,而都城却被一片尘埃所掩盖,这暗喻了人世间的繁忙和浮尘。接着,作者写到宾客暂时游览,却不能停留多时,王侯也不能留下来,这表达了权势富贵的人们无法享受宁静和闲适的境地。
最后两句“始知天造空闲境,不为忙人富贵人。”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繁忙生活的反思。作者通过登高远眺,领悟到天地间自然的宁静和空旷之美,认为这种空闲的境地并非是为了忙碌的人和富贵的人所准备的。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通过描绘高处的景色和对繁忙生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宁静和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世间繁忙和功利的批判。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比自然与人事的不同,展示了作者对自由自在、宁静和平淡生活的追求。
暮年百事已心降,状下无人盾老庞。病眼欲开还又闭,偷看日影下西窗。
莺带春来,鹃唤春归,春总不知。恨杨花多事,杏花无赖,半随残梦,半惹晴丝。立尽碧云,寒江欲暮,怕过清明燕子时。春且住,待新篘熟了,却问行期。问春春竟何之。看紫态红情难语离。想芳韶犹剩,牡丹知处,也须些个,付与荼コ。唤取聘婷,劝教春醉,不道五更花漏迟。愁一饷,
人间那得个山川。舡上渔郎便是仙。远岭外头江尽处,问渠何许洞中天。
泪淹红,腮褪粉。等得玉销花损。羞阮凤,怯筝鸾。指寒无好弹。一庭雪。半窗月。又是独眠时节。孤枕怨,小屏愁。天涯梦里游。
轻拍红牙留客住。韩家石鼎联新句。珍重龙团并凤髓。君王与。春风吹破黄金缕。往事不须凭陆羽。且看盏面浓如乳。若是蓬莱鳌稳负。知何处。玉川一枕清风去。
绵绵仙种李。有大道家风,逍遥活计。长庚见苗裔。问如何谪在,落花浮世。曲生风味。为唤回、席上和气。被谁人说破,黄梁梦里,一场富贵。何济。不如归去,乐取闲身,登山临水。众人皆醉。笑独醒、泽畔憔悴。但从今管甚,云翻雨覆,暂教心上无事。且一杯尽後一杯,满百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