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茫烟溆见人家,四合青山雨遍遮。
画出江乡二三月,河豚安得配芦芽。
胡寅(一○九八~一一五六),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安国子。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御史中丞何?荐,除秘书省校书郎,迁司门员外郎。汴京陷,弃官归。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爲驾部员外郎,寻除起居郎,以上万言札子忤时相,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復爲起居郎,迁中书舍人。出知永州、邵州、严州。八年,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寻直学士院。丁父忧,服除奉祠,俄致仕,居衡山。二十年,以忤秦桧,责新州安置。桧死,诏自便,寻復旧官。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九。有《斐然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胡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斐然集》(其中诗五卷)爲底本。校以清经钼堂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法式善存素堂辑钞《宋元诗集八十二种》中的《斐然集》(存三卷,简称存本,藏北京图书馆)。集中诗集外之诗,附于卷末。
《春日幽居示仲固彦冲十绝》是宋代诗人胡寅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微茫烟溆见人家,
四合青山雨遍遮。
画出江乡二三月,
河豚安得配芦芽。
诗意: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幽居景色的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受。诗人在幽居之地,看到烟雾笼罩的溪流旁有人家的痕迹。四周群山环绕,雨水遍布,遮住了视线。诗人通过绘画的方式描绘了江乡的春景,但他感慨道,就像河豚无法与芦芽相配一样,他不能真正融入这美丽的自然景色。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春日幽居的景色,展示了胡寅深邃的感受力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诗中使用了微茫、烟溆、四合等词语,给人一种朦胧、模糊的感觉,形容了烟雾弥漫的景象。四合青山和遍遮的雨水形成了一种封闭感,使人感受到了幽居的孤寂和隐蔽。通过描绘江乡的二三月景色,诗人展示了他对春天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诗的最后两句以一个寓言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河豚和芦芽代表了两个不同的存在,它们无法相互配合,象征着诗人与这美丽的自然景色之间的隔阂。这种隔阂可能来自于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人世的彷徨,也可能是因为他的幽居身份使他与外界难以融合。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春日幽居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思考。诗人虽然身处幽居,但他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使他能够通过诗词来传达他的情感和思想。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寓言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的思考。
下客无黄金,岂思主人怜。客言胜黄金,主人然不然。珠玉成彩翠,绮罗如婵娟。终恐见斯好,有时去君前。岂知保忠信,长使令德全。风声与时茂,歌颂万千年。
客思残荷外,农功晚稻前。祭多巫得职,税足吏无权。浦漵家家钓,村墟点点烟。归舟葛衣薄,始觉是秋天。
忍向父母墓,前头裸袒耕。农时每束带,犹自泣原平。
火云嵯峨如叠嶂,百病攻衰非一状。低檐小屋桑竹村,忽辱君来问亡恙。蹶然揽衣起闯门,裹饭仍烦远相饷。岁饥野外无供给,羞涩余粮不盈盎。我守此穷三十年,尚恐死前无力量。君诚不以老弃予,苦语见规宜勿让。
五彩萦筒秫稻香,千门结艾鬓髯张。旋开宝典寻风物,要及灵辰共祓禳。
今岁清诗欠百篇,强寻笔砚意茫然。秋风有句君知否,合在严光钓濑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