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颁时令,农家候土牛。
青林自花发,黄屋为民忧。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春帖子词二十首·六夫人合五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人们对农业和民生的关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太史颁时令,农家候土牛。
青林自花发,黄屋为民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太史颁布时令、农家等待土地耕作的牛,以及青林中花朵的盛开和黄屋中人们对民生的忧虑,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农业、民生的关切。
首先,诗中提到太史颁布时令,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太史是古代官员中负责制定历法和时令的职位,他们根据天象和季节变化来制定农事和社会活动的时间安排。这一句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期待,期待着农事的开始和生活的活跃。
接着,诗中描述了农家候土牛的情景。农家等待土地耕作的牛,象征着农业生产的开始。这一句描绘了农民们忙碌的身影,预示着春天的劳动和丰收的希望。
然后,诗中提到青林自花发。青林指的是郊外的绿树丛林,花朵的盛开象征着春天的美好和生机。这一句表达了大自然的生命力和春天的繁荣景象。
最后,诗中提到黄屋为民忧。黄屋指的是民居,为民忧表示对人民生活的关切和担忧。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呼吁关注民生,关心人民的疾苦。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对农业、民生的关注,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社会问题的关切。它展现了欧阳修细腻的描写能力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春月如处女,皎皎暮云间。婵娟不自衒,欲见乃许难。春云变态,玉貌长端端。封九龙扫尘匣,略与幽人看。
有鱼可漉酒可沽,尔更未知山水娱。今晨系缆才须臾,异日回头看画图。
新晴月正明,频听夜乌惊。未向高枝稳,时为绕树声。群飞自纷泊,众鸟不屏营。躁静於焉见,谁能度物情。
易水长虹白,将军首入秦。荆轲无剑术,不是报仇人。
丹霄路上歇征轮,胜地偷闲一日身。不署前驱惊野鸟,唯将后乘载诗人。岩边候吏云遮却,竹下朝衣露滴新。更向碧山深处问,不妨犹有草茅臣。
日长院宇,针绣慵拈,况倚阑无绪。翡帷翠幄看尽展,忘却东风帘户。芳魂摇漾,渐听不分明莺语。逗红蕉叶底微凉,几点绿天疏雨。画屏遮遍遥山,知一缕巫云,吹堕何处。愁春未醒,定化作,凤子寻香留住。相思人并,料此际,惊回最苦。亟丁宁池上杨花,莫便枕边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