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来林下迳,共酌竹间亭。
积雨添方沼,残花点绿萍。
野阴侵席润,芳气袭人醒。
禽鸟休惊顾,都忘兀尔形。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春晚同应之偶至普明寺小饮作》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偶然来到林中小径,一同在竹亭中饮酒。
积雨形成了方形的池塘,残花点缀在绿色的浮萍上。
野阴渗透到席子上,芳香扑鼻使人清醒。
禽鸟不再惊扰我们,它们都忘记了自己的形态。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欧阳修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舒适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林中小径、竹亭、积雨的池塘、残花和浮萍等细节,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诗人通过描述野阴渗透到席子上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融入和享受。最后,诗人提到禽鸟不再惊扰,它们都忘记了自己的形态,这可以理解为诗人希望在这样宁静的环境中,人们也能够忘却自身的烦恼和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人物情感,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林中小径,感受到春天的美好。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美的追求。读者在阅读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清新和宁静,同时也能够从中体会到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元子称漫浪,严生资苦劲。海内无赏音,秋风入衰鬓。东江一茅屋,但欲安性命。颇怪泽畔翁,烦词寄天问。
从来陋巷只颜回,子悦胡为羡漆开。端向岁寒观雅操,须知冰凌不为灾。
土冈之西,竹树之下。板屋三间,娱此隐者。埘有肥鸡,廏有羸马。岂无佳菊,采不盈把。且漉我酒,放浪林野。莫不饮食,知味者寡。
持螯已饱团脐蟹,砟脍犹思巨口鲈。风物秋来多感慨,天寒酒醒客心孤。
先子词科蚤擅场,中兴首擢紫微郎。涌泉制册留纶阁,砭世膏肓有皂囊。北斗仰之千古事,泰山所集一毫芒。楹书拂拭增悲恸,追诵龙蛇感卒章。
孤舟孤鹤与孤云,湖上深居自不群,高卧可能容一榻,青山西岸且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