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淳熙甲午东阳郡斋兰亭》

大唐天子绐孤僧,转瞬人间几废兴。
一幅永和故茧纸,入昭陵又出昭陵。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淳熙甲午东阳郡斋兰亭》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大唐天子探访孤僧,
转瞬间人间兴衰已多少。
一幅描绘永和宫殿的古纸,
进入昭陵,又从昭陵中离去。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唐朝天子前去探访一个孤僧的场景。然而,转瞬之间,人世间的兴衰变化已经发生了很多。诗中提到了一幅描绘永和宫殿的古纸,这幅画从昭陵中进入,又从昭陵中离去。这首诗通过对兴衰变化的描绘,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无常。

赏析:
《淳熙甲午东阳郡斋兰亭》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时间的无常和人世间的变迁。诗中的大唐天子和孤僧的对话,象征了世俗和超脱之间的对立。通过大唐天子的探访,诗人揭示了人间的兴衰和变迁,以及人事无常的真实性。

诗中提到的一幅古纸,描绘了永和宫殿,从昭陵中进入,又从昭陵中离去。这一描写使整首诗具有了一种历史感和寓意。永和宫作为唐朝的宫殿,代表着一段繁荣的历史。而它进入昭陵,又从昭陵中离去,暗示了历史的流转和变迁,表达了对兴盛和荣耀的感慨。

整首诗以简练而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人事无常的思考。通过对大唐天子和孤僧之间的对话和古纸的描绘,诗人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一幅变幻莫测的人世图景,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 《答僧问心要作偈》

    昨日相逢叙起居,今朝相见事还如。如何却觅呈心要,心要如何特地疏。

  • 《寿傅守》

    精藏炯目气藏神,笑语温然与物春。面骨如拳搀两耳,此公寿相等铜人。

  • 《谒告得归拜呈内机知府郎官五首》

    公余赓载不曾间,一段风流嗣建安。霜月西窗谁画取,诗人双耸玉楼寒。

  • 《冬初杂兴》

    斋中乃无纸,柿叶平篱根。稍取书点画,带此朝露痕。识字有何补,随尔忧患繁。姓名总不记,适有古意存。惜哉结绳后,事始于乾坤。先生晚始悟,无术鸠田园。

  • 《句》

    逝波帝子魂何在,芳草王孙怨未归。

  • 《客枕》

    山居猿狖最多情,啸月旋风伴醉醒。昨夜灵敏声霜外,元来不比在家听。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