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寒一舸下琴川,小缆依依市柳边。
花县重来听好语,棠阴深处不论年。
钓游颇忆儿童旧,风物徒惊岁月迁。
老恐不任奔走力,问侬何日赋归田。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诗词:《次常熟县先君旧所摄宰也》
中文译文:
冲寒一舸下琴川,
小缆依依市柳边。
花县重来听好语,
棠阴深处不论年。
钓游颇忆儿童旧,
风物徒惊岁月迁。
老恐不任奔走力,
问侬何日赋归田。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袁说友创作的作品。诗人乘着一艘小船穿越琴川,跨过寒冷的江水。沿着柳树丛生的岸边,温柔地系上细绳。他重返常熟县,期待听到美好的言辞,无论时光如何流转,他都希望在深深的棠阴之下,远离喧嚣,不论年华已逝。他的思绪飘忽间回到了儿童时代的嬉戏与垂钓的乐趣,而周遭的风景却只能惊叹岁月的变迁。他怀念过去的年华,但他担心自己的行动已不再如年轻时那般自由,因此询问对方何时能够安心归田。
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冬季乘船下琴川的情景,展示了他对故土的深情厚意。小船依偎在柳树丛中的岸边,温柔地系着细绳,给人以安逸和宁静的感觉。诗中提到的花县,是指常熟县的别称,诗人渴望听到乡音,寻找熟悉的声音和熟悉的人。在棠阴深处,不论时光如何变化,诗人希望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恬淡,追求心灵的安宁。诗人回忆起儿童时代的嬉戏和钓鱼的乐趣,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年少时光的留恋。然而,他也意识到岁月不停地流转,风景已经改变,自己的身体也不再年轻,因此他不禁担心自己是否还能够尽情地奔走和追求,他期待着回归故乡的一天。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故乡和时光流逝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对内心宁静和归田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运用了富有节奏感的韵律,使得整首诗篇具有流畅的音韵美,给人以深深的印象。
遥天碧荡荡,远草绿愔愔。并作相思海,春来一样深。
移根自远方,种得在僧房。六月花新吐,三春叶已长。抽茎高锡杖,引影到绳床。只为能除疾,倾心向药王。
山中寒意足,自笑索裘迟。野店鸡声饭,颓垣鸦字诗。雨余松径滑,溪涨板桥危。问讯恬轩老,乡邻总不知。
山云一坞住山翁,菘韭成畦带雪忪。飞食肉奚关我事,乳蒸豚亦为谁供。衡茅高枕人间世,蓑笠归锄雨外峰。曾读坡山菜羹赋,断无尘土到奇胸。
乔木句溪边,秋光几曲连。将归三亩宅,远寄下江船。伴尔唯征雁,悲余有暮蝉。亲朋如见问,贫外似当年。
夜久残暑尽,好风来满襟。床空唯唯轩,冠小不施簪。竹影乱凉月,林梢转晓参。人心有喧寂,何必欲云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