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甥舅氏,摧颓各苍颜。
并为东诸侯,长此佳江山。
寒松无时花,安得插髻鬟。
惟将老不死,一笑荣枯间。
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
挂冠及未耄,当获一纪闲。
子亦拙进取,才高命坚顽。
譬如万斛舟,行此九折湾。
仲氏新得道,一沤目尘寰。
岁晚家乡路,莫遣生榛菅。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次京师韵送表弟程懿叔赴夔州运判》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与子甥舅氏,摧颓各苍颜。
并为东诸侯,长此佳江山。
寒松无时花,安得插髻鬟。
惟将老不死,一笑荣枯间。
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
挂冠及未耄,当获一纪闲。
子亦拙进取,才高命坚顽。
譬如万斛舟,行此九折湾。
仲氏新得道,一沤目尘寰。
岁晚家乡路,莫遣生榛菅。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轼送别他的表弟程懿叔前往夔州担任运判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苏轼对程懿叔的赞美和祝福,以及对自己和程懿叔命运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与程懿叔的亲属关系作为开篇,表达了诗人对程懿叔的深厚感情。"与子甥舅氏,摧颓各苍颜。"意指与表弟程懿叔一同经历了岁月的风霜,彼此的容颜逐渐苍老。
接着,苏轼用"并为东诸侯,长此佳江山。"表达了对程懿叔前途的祝福,希望他在夔州能有出色的表现,成为东方诸侯,为国家的江山长治久安做出贡献。
"寒松无时花,安得插髻鬟。"这两句表达了苏轼对自己年事已高的感慨。寒松虽然常年挺立,但却无时开花,暗喻苏轼已经过了年轻时的风华,无法再享受到青春的美好。"插髻鬟"则是指苏轼已经没有年轻女子的装饰,再也回不到年少时的容貌。
接下来,苏轼表示自己将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老去和生死,"惟将老不死,一笑荣枯间。"他像乐天一样坦然接受生命的荣辱得失,不为外物所动。"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这句话表达了苏轼自比于乐天,但又承认自己没有乐天那样的超然境界。
苏轼继续表达了对自己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够在挂冠之后,享受一段宁静的时光:"挂冠及未耄,当获一纪闲。"他希望自己在离开官场之后,能够过上宁静自在的生活,不受世俗的束缚。
接下来,苏轼转向表扬程懿叔的才华和坚韧:"子亦拙进取,才高命坚顽。"他赞赏程懿叔的进取心和才华,相信他在夔州担任运判的工作中能够坚持不懈,取得成功。
最后两句"譬如万斛舟,行此九折湾。仲氏新得道,一沤目尘寰。"表达了对程懿叔前程的期许。苏轼以船行九曲之湾的比喻,暗示程懿叔在前进的道路上可能会遇到曲折和困难,但他相信程懿叔能够化解困境,取得成功。"仲氏新得道"指程懿叔在官场上刚刚起步,"一沤目尘寰"表示他将在广阔的世界中展现自己的才华。
整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表弟程懿叔的情感赞美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苏轼对自己年老和生命的思考。他以乐天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起伏和无常,对未来抱有希望和期许。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此中无他肠,饮少乃辄醉。眼眩力不支,便欲投床睡。顿空名利心,愿弃人间事。渊时千载上,当复知我意。
对言方有默,因默乃名庵。庵留默不遣,一物遂为三。龟扫泥中痕,正恐力弗堪。自问呵默者,了然成妄谈。
又携刀笔泛膺舟,蓝口风高桂楫留。还似郢中歌一曲,夜来春雪照西楼。
凉室无外响,空桑七弦分。所弹非新声,俗耳安肯闻。月落未终曲,暗中泣湘君。如传我心苦,千里苍梧云。
丙夜清光些子见,儿童惊喜强雄夸。阑珊高兴应无几,恰似春残看落花。
眼如胡僧之碧,口如老庞之吸。子云要伴玄草,添丁勿翻墨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