椽笔雅宜挥制草,铁憬未害赋梅花。
紫薇阁老昔同省,乔木世臣今几家。
犊鼻吾甘住南阮,狨鞍君合扈东华。
明时简擢皆夔卨,不待还黄与坏麻。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这首诗词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次朔斋鬳斋两中书韵题铁笔堂》。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椽笔雅宜挥制草,
铁憬未害赋梅花。
紫薇阁老昔同省,
乔木世臣今几家。
犊鼻吾甘住南阮,
狨鞍君合扈东华。
明时简擢皆夔卨,
不待还黄与坏麻。
诗意:
诗人题写在铁笔堂,以次朔和鬳斋两种书法风格为中心。他认为用椽笔挥毫写字更加雅致,而铁笔则更适合书写草书。他谈到自己还未能充分发挥铁笔的潜力,但不妨碍他赋予梅花以美感。他提到紫薇阁老,与其同为省亲官员,曾在一起任职,如今他已成为世袭的朝臣,而诗人则在南阮(地名)安居乐业。他用犊鼻比喻自己甘于平凡的生活,而乘坐狨鞍的人则代表了追逐功名的世人。他相信,在明朝时,才干出众的人都将得到重用,不需要回报恩情,也不会受到黄(指贪污)和坏麻(指损坏名誉)的困扰。
赏析:
这首诗词以题铁笔堂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对于书法的见解和对于人生的思考。作者首先表达了对于椽笔和铁笔两种书写工具的不同见解,认为椽笔更适合写字,而铁笔则更适合草书,但他仍然认为即使使用铁笔,也能赋予梅花以美感,展示了他对于艺术的热爱和对于书法的追求。
在后半部分,作者通过提到紫薇阁老和自己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于功名和官职的不同态度。紫薇阁老曾与作者共同在官场任职,如今成为世袭的朝臣,而作者则选择了安居乐业,甘于平凡的生活。他用犊鼻和狨鞍作为比喻,突出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对于功名利禄的看法。
最后,作者展望了明朝时期,相信那个时代将会看重才干,简擢(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并不需要回报恩情,也不会受到贪污和名誉损坏的困扰。这种乐观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的期望和对于社会变革的信心。
整首诗词通过对于书法、生活态度和社会前景的描绘,折射出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思考和反思,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观和人生观。
尽道三巴远,那无一纸书?衰迟自难记,不是故人疏。
文战偶未胜,无令移壮心。风尘辞帝里,舟楫到家林。过楚寒方尽,浮淮月正沈。持杯话来日,不听洞庭砧。
锦树分明上苑花。晴花宜日又宜霞。碧烟横处有人家。绿似鸭头松下水,白于鱼腹柳边沙。一溪云影雁飞斜。
庭静汲长孺,官师萧望之。士能令国重,吾意匪公谁。朱绂江湖远,苍颜疾病衰。堂堂竟如此,造物尔胡为。
络纬声声织夜愁,酸风吹雨水边楼。堤杨脆尽黄金线,城里人家未觉秋。
莫讶马风厮*。人情且要和同。至於行步敢从容。踏地仍怀恐痛。无作无为妙用。常清常净真功。住行坐卧逐王风。岂敢心猿内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