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此夕》

此夕秋风臘败荷,玉钩斜影转庭柯。
鲛人泪有千珠迸,楚客愁添万斛多。
锦里琴心谁涤器,石城桃叶自横波。
程乡酒薄难成醉,带眼频移奈瘦何。

作者介绍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四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九九六)迁着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三年,召还,拜左司谏。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四年,復爲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所着《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爲底本。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崑酬唱集》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另从《宋文鑑》、《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作品评述

《此夕》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杨亿。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这个夜晚,秋风吹散了败落的荷花,玉钩的斜影在庭院的柯木上转动。鲛人的泪水像千颗珍珠一样迸溅,楚客的忧愁增加了万斛之多。锦里中的琴音谁能洗涤心灵的器皿,石城上的桃叶自成波浪。程乡的酒浓度不足,难以让人陶醉,眼神频繁转移,又何能减少瘦弱之苦。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景象,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荷花已经凋谢,秋风吹散了它们,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庭院中的柯木上投下了玉钩的斜影,增添了一丝神秘感。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楚客的愁苦和鲛人的悲伤,他们的痛苦都是无法言说的。诗人提到锦里中的琴音,意味着音乐的力量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人得到安慰。而石城上的桃叶则形成了波浪状,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诗的最后部分提到程乡的酒,但它的浓度不足以使人陶醉,诗人的眼神频繁转移,暗示诗人的内心充满了瘦弱之苦。

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杨亿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技巧。通过对荷花的描绘,诗中营造了一种凄凉的秋天氛围,使读者感受到秋风的凉意和荷花凋谢的哀愁。玉钩斜影转庭柯的描写增加了诗的神秘感,给人以意境的美感。鲛人泪水千珠迸的形象描写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表达了深深的悲伤。楚客愁添万斛多的表达方式夸张而有力,凸显了楚客内心的痛苦。锦里琴心谁涤器的形象描写巧妙地表达了音乐的治愈力量。石城桃叶自横波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了桃叶在风中摇曳的美感。程乡酒薄难成醉,带眼频移奈瘦何的结尾给人以深思,诗人借酒喻人生,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无奈和瘦弱的感受。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秋天的凄凉和人情的哀愁,同时也可以领略到诗人对音乐和人生的思考。

  • 《柳梢青(咏海棠)》

    雨过风微。温泉浴倦,妃子妆迟。翠袖牵云,朱唇得酒,脸晕胭脂。年年海燕新归。怎奈向、黄昏恁时。倚遍琼干,烧残银烛,花又争知。

  • 《送殷淑三首》

    海水不可解,连江夜为潮。俄然浦屿阔,岸去酒船遥。惜别耐取醉,鸣榔且长谣。天明尔当去,应便有风飘。白鹭洲前月,天明送客回。青龙山后日,早出海云来。流水无情去,征帆逐吹开。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痛饮龙筇下,灯青月复寒。醉歌惊白鹭,半夜起沙滩。

  • 《感旧》

    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泪添吴苑三更雨,恨惹邮亭一夜眠。讵有青马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他时脱便微之过,百转千回只自怜。

  • 《偈三十五首》

    寻牛须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易寻。

  • 《新晴再用似表弟高字韵》

    疏林远野见秋毫,破晓阳乌羽翼高。湖面平於开匣镜,出棱光并发硎刀。闭门听雨宁论日,散策寻冈莫数遭。世上几人能壁俗,簿书堆案想官曹。

  • 《早秋游湖上亭》

    危亭秋尚早,野思已无穷。竹叶一尊酒,荷香四座风。晓烟孤屿外,归鸟夕阳中。渐爱湖光冷,移舟月满空。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