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熟秋原静,高蝉尚远音。
半荒愁雨菊,独秀畏风林。
老觉田原好,慵疏里巷寻。
心知阿连胜,新向佛乘深。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次韵八弟西园课经二首一》是宋代晁补之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禾熟秋原静,高蝉尚远音。
禾稻已经成熟,秋天的原野变得宁静,高处的蝉鸣声尚未传来。
半荒愁雨菊,独秀畏风林。
半荒的地方忧心忡忡,雨水中的菊花,独自傲然而立,畏惧着风吹林木。
老觉田原好,慵疏里巷寻。
老者觉得田园乡村十分美好,懒散地漫步在小巷里寻找乐趣。
心知阿连胜,新向佛乘深。
心里明白佛陀的教义胜过其他,因此向佛法修行求得更深的境地。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秋天田园的景象,表达了晁补之的感慨和内心的感受。禾稻成熟,原野宁静,预示着丰收的喜悦。然而,半荒的地方的菊花在雨中凄凉,独自傲立,畏惧风吹。这种景象可能引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忧虑。老者在田园中感受到宁静和美好,慵懒地漫步于小巷之间,享受生活的悠闲。最后,诗人表达了他心中对佛法的崇敬,认为佛法是超越一切的真理,他希望通过修行佛法,获得更深的启迪和境界。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禾稻、菊花、小巷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佛法的向往。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诗人的情感表达,诗歌传达了一种宁静、淡泊的意境,引发读者对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忘忧自古无上策,欲饮家贫酒杯迮。今朝鹊喜报远饷,未坼赤泥先动色。鱼长三尺催脍玉,巨蟹两螫仍斫雪。勿言地僻少过从,清风明月俱吾客。驱除二竖走三彭,零落眼花生耳热。陶然酣卧听松声,媿尔公卿足忧责。
岭头卢老一炉灰,长短根茎各自栽。轻贱已消先世业,知君海上去仍回。
玉辇南巡去不还,翠娥望断楚云间。波寒剩寫哀弦怨,露冷偏滋泪篠斑。一水盈盈伤远目,九峰(左山右双)(左山右双)惨愁颜。荒洲千古凄凉地,半掩空祠向暮山。
牛屋渔矶在履封,晚将身世托春风。荒原拾穗谁怜我,小队寻花屡屈公。耄有须眉如盖老,衰无歌诵美文翁。明时各遂飞潜性,去矣鞭鸾碧落中。
穷怀卿相忧,老作儿女悲。百尔皆妄想,一粲看新诗。短长总归尽,君阅古盛衰。煌煌五侯家,宽作数世期。经史或不读,名字亦奚为。茂对乾三阳,静养月一规。
青帝于君事分偏,秾堆浮艳倚朱门。虽然占得笙歌地,将甚酬他雨露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