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骚两岸落秋蓬,楚水西流不肯东。
好酒但须知妇有,新凉莫问与谁同。
片心置向嚚尘外,万事留将醉眼中。
喜得建安标格在,何曾诗解使人穷。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这首诗词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次韵曹提管楚东之作》。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次韵曹提管楚东之作》
萧骚两岸落秋蓬,
楚水西流不肯东。
好酒但须知妇有,
新凉莫问与谁同。
片心置向嚚尘外,
万事留将醉眼中。
喜得建安标格在,
何曾诗解使人穷。
中文译文:
寂寞的萧骚飘荡在秋天的两岸,
楚水向西流去,不肯东归。
美好的酒只应知道妇人有,
新的凉意不必问与谁相同。
将心思放置于尘嚣之外,
万事留在醉眼中。
喜庆的建安格调仍然存留,
何曾有诗能使人陷入穷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楚东之地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通过描绘秋天两岸的凋零蓬草和楚水向西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迷茫。楚水不肯东归可以理解为诗人的思绪无法回归过去的时光或追寻失去的东西。
接下来的两句,"好酒但须知妇有,新凉莫问与谁同",表达了诗人对情感的思考。诗人认为,美好的酒只应该与自己的妇人分享,而新的凉意则不必与他人相同。这里的"妇人"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之有情感纽带的人,也可能是指亲密的伴侣。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将心思置于尘嚣之外,将一切烦恼和纷扰抛诸脑后,只留下醉眼中的世界。这种醉态可能是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的一种方式,也可能是对现实的逃避。
最后两句"喜得建安标格在,何曾诗解使人穷"表达了诗人对诗的理解和价值的思考。建安标格指的是建安文学的风格和格调,它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种文学形式。诗人认为,即使处境困顿,诗的力量依然能够使人摆脱穷困,给予精神上的寄托和慰藉。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情感和诗的理解。诗中融入了对离愁别绪、心灵自由和文学价值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我追求、精神寄托和超越现实的渴望。
红红白白两娉婷,一种风流各黄刑。红亦非红白非白,阿娇微醉阿环醒。
雷激霆奔夜复晨,天街流潦没车轮。清风皎日收无迹,妖{左虫右戾}顽蛟亦有神。洊至已惊占习坎,汨陈深巩败彝伦。苍生可念非吾力,漏屋颓垣不庇身。
岭开蛮坏断,此地下湘川。绿水文如染,丹枫色欲然。瘴消还爱酒,我醉尚忧边。故里谁相访,孤帆出晓烟。
晦翁守南康,政成有余暇。驾言山之中,于日非聊假。紫霄作重阳,白鹿见图画。闻之几向风,恨不款段跨。今年五溪归,迩日三湘役。先生喜其至,舍以江亭阔。频能枉高轩,人骇非重客。那知先生意,于此自为德。兹日复何日,休沐著甲令。先生重过之,俱款石皷胜。西溪命题字,东岩
出门无一事,忽忽到天涯。客地多逢酒,僧房却厌花。棋因王粲覆,鼓是祢衡挝。自喜疏成品,生前不怨嗟。
山泉泻幽窦,塔铃摇天风;清音无时尽,静夜尤璁珑。嗟我走红尘,市声聒欲聋,多生耳根业,赖此一洗空。梦骑白凤皇,佩玉朝珠宫;觉来抚枕叹,月满草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