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滴秋风不为麟,虚名何用实之宾。
烝豚未害为纯孝,狸首何妨助故人。
好唤游湖缘路便,难邀入社为诗频。
知君颇有东山兴,喝石岩前自过春。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次韵答开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泪滴秋风不为麟,
虚名何用实之宾。
烝豚未害为纯孝,
狸首何妨助故人。
好唤游湖缘路便,
难邀入社为诗频。
知君颇有东山兴,
喝石岩前自过春。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泪滴秋风不成为神兽麟,
虚名又有何用于实际的朋友。
未曾杀害烝豚,显示纯孝,
即便是狸首,也能助于故人。
喜欢叫唤游湖,就沿着路前往,
难以邀请进入文社,因为作诗频繁。
知道你颇有东山的兴致,
在喝酒的石岩前度过自己的春天。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苏轼对虚名和实际行动的思考,以及对友情和人情的理解。诗中以麟和狸首作为象征,用来比喻虚名和实际行动。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很珍贵而神圣,而狸首则是一种普通的动物。作者认为虚名无实际价值,而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在实际行动中帮助和支持彼此。
诗中提到了烝豚,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动物,象征着孝顺。作者称赞烝豚未曾杀害,显示了孝道的纯粹。通过这一比喻,作者表达了对孝道的重视和赞扬。
诗中还描绘了作者喜欢叫唤游湖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喜爱和对自由自在的向往。然而,他却难以被邀请进入文社,因为他过于频繁地作诗。这反映了作者在文学创作和社交之间的矛盾和困惑。
最后两句描述了作者知道朋友有着东山的兴致,而自己则在石岩前喝酒,过着自己的春天。这里的东山指的是东山诗派,是宋代文学流派之一,意味着作者理解朋友对文学的追求和热情,并以此表达对朋友的赞赏和祝福。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虚名和实际行动、友情和人情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真实和纯粹的追求,以及对孝道和自由的重视。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朋友的理解和赞赏。
万险千艰历历更,是非他日伏谁明。著书何用心徒苦,欹枕无眠耳自鸣。劫火不虞逃厄运,浮沤亦复任残生。说与稗官应末減,堂厨初未识鱼羹。
我本迂疏落拓人,满头霜雪满怀春。登山有屐身恒健,挂壁无弦趣更真。往岁郊官殊漫浪,老来学佛离贪嗔。却怜卫鹤齐鸡辈,空费心机不庇身。
是法无高下,纯一非昼夜。无故亦无新,非真亦非假。
已作分携计,尤伤送客归。经行汝南郡,为问汉阴机。晚菊饶秋色,丹枫带恨飞。平生无别泪,相对倍沾衣。
为发凉飙满玉堂,每亲襟袖便难忘。霜浓雪暗知何在,道契时来忽自扬。曾伴一樽临小槛,几遮残日过回廊。汉宫如有秋风起,谁信班姬泪数行。
椒盘出五辛,下马拂黄尘。千里周南客,明朝汉苑春。草生将去路,花待欲归人。君有陶潜禄,犹胜季子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