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觉情怀别,愁随节令来。
草茅思雨露,天地涨氛埃。
屋雀春弥怨,山云昼不开。
何人知此意,藜杖独登台。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次韵杜安行嘉陵春日书事十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郭印。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嘉陵春日的所感所思,表达了他对离别的思念和对季节变迁所引发的愁苦之情。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老觉情怀别,愁随节令来。
草茅思雨露,天地涨氛埃。
屋雀春弥怨,山云昼不开。
何人知此意,藜杖独登台。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郭印对离别的情感与思念之情,以及他对季节变迁所带来的忧愁之感。诗中描绘了草木因为渴望雨露而苦思等待,天地之间弥漫着沉重的氛埃。屋内的雀鸟在春天里感到愁苦,山上的云彩也不散开。诗人深感自己的情意无人能够理解,只能独自拄着藜杖登上高台。
赏析:
这首诗抓住了嘉陵春日所特有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作者内心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中的离别情怀和愁苦情绪与季节的变化相互交织,表现出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转不停的忧虑。草木渴望雨露,寓意着作者对某种期盼的渴望;天地涨氛埃则表达出作者内心沉重的忧愁。屋内的雀鸟和山上的云彩都成为情感的象征,诗人通过描绘它们的愁苦和不开的状态,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忧愁意境。最后的藜杖独登台,展现了作者独自承受离别之痛的形象,也彰显了他的坚韧和孤独。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情绪。在离别和季节变迁的交织中,诗人抒发了自己的忧愁之情,以及对离别的思念和对未知未来的担忧。这首诗通过对人情世故的思考,传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离别和时光流转的深度感悟,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的思考。
酷爱青城好山色,终年不出白云门。
十月寒犹未,幽人乐自便。看山行觅句,扫石坐谈玄。一径藤萝月,数家桑柘烟。旧时钓鱼处,枯木倒寒泉。
扰扰一京尘,何门是了因。万重千叠嶂,一去不来人。鸟道春残雪,萝龛昼定身。寥寥石窗外,天籁动衣巾。
三相当年镇庙堂,江山草木亦增光。一时主宰权衡重,千古人间姓字香。
昔之督邮逐彭泽,今之督邮眷昌国。不令自赋归去来,更以新诗祖行色。开缄墨湿雨蒙蒙,细读字字含清风。尘埃三载足昏塞,一听妙语还醒忪。持归柴桑有茅舍,揭之其间作佳话。非惟可诧陶渊明,亦愧当年督邮者。
廿载金陵九还往,何如三宿在桑间。还家更有江南兴,只取囊诗子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