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陌净无车马尘,不须移槛损天真。
凡花俗草败人意,怅望烟云缥缈人。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巖,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爲《紫巖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次韵杜若川春日杂兴集句二首》是宋代于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九陌净无车马尘,
不须移槛损天真。
凡花俗草败人意,
怅望烟云缥缈人。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宁静清幽的春日景象。街道上没有车马的烦扰,不需要移动栏杆来破坏天然的纯真。尘嚣被远离,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真实和宁静。然而,作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到了一丝若有所失的忧愁。他眺望着远处的烟云,感觉它们如此飘渺,仿佛有一些珍贵的东西在其中消失了。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感受。诗中的九陌净无车马尘,形象地描述了宁静的街道,给人一种宁静和纯真的感觉。作者以天真的心境来观察自然,认为不需要人为的干预,自然本身就是最美的。然而,诗的后半部分透露出一丝忧愁和失落。凡花俗草败人意,表达了对世俗之物的不满和失望。怅望烟云缥缈人,通过对烟云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迷离和虚幻的感觉,似乎有一些珍贵的东西在其中消失了,使人心生惆怅。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象为背景,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作者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表达了对繁杂世俗的厌倦和对纯真自然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流逝时光和人事无常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带给读者一种宁静和淡泊的美感,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小桥度雪度琉璃,更有清霜滑马踪。游子衣裳如铁冷,残星荒店野鸡啼。
我昔就学初,龆童齿未龀。严亲念痴狂,小艺诱愚钝。始时授章句,次第教篇韵。蒙泉企层澜,覆篑期九仞。十龄独侍行,千里赴朝觐。靡依心向吴,能事躬在浚。应门待宾客,睦族周分亲。虽免逃杖諐,犹虞裕蛊吝。十三从师友,群彦得亲近。箕裘袭素风,兰芷渐腴润。占毕自忘劳,攻坚
客亭移枕待残更,起趁邻鸡第二声。了了每添新悟解,营营无复旧心情。兴来命酒禁诗瘦,老去衰容怯镜明。况是杏花浓露晓,不应蒙被问春晴。
握手东冈雪满簪,後期惆怅老吴蚕。芳辰一笑真难值,暮齿相思岂久堪。他日杜诗传渭北,几时周宅对漳南。百年邂逅能多少,且可勤来共草庵。
谁云追信属酂侯,政为高皇意欲留。岁晚不疑云梦计,那知在业已兴刘。
暮雨朝云几日归,如丝如雾湿人衣。三湘二月春光早,莫逐狂风缭乱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