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匆匆雁往回,马头西去又东来。
不知自有乾坤后,几度芦花谢复开。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中文译文:
岁月匆匆雁往回,
马头西去又东来。
不知自有乾坤后,
几度芦花谢复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表达了岁月的匆匆流逝和事物的变迁。诗人以雁和马作为象征性的意象,描述了它们的往返和转向,暗喻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事的变化。
诗中的“岁月匆匆雁往回”意味着时间飞逝,正如雁群四季往返迁徙,转瞬即逝。雁是秋冬季节的代表,也象征着离别和孤独。而“马头西去又东来”则描绘了马匹奔驰的景象,暗示着忙碌的人们在东西奔波之间。
接着,诗人表达出一种迷茫和不确定的情感,表示不知道未来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他说:“不知自有乾坤后”,乾坤指天地宇宙,暗指未来的世界。这句诗意味深长,表达了对未来的探索和对未知的困惑。
最后两句“几度芦花谢复开”,描绘了芦花的凋谢和再次开放。芦花是春夏季节的代表,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事物的循环和轮回,暗示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出现。
整首诗通过对雁、马、芦花等意象的运用,抒发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惘,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希望的追寻。它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唤起读者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变迁的共鸣。
知疑奸叟谤,闲与情人话。犹是别时灯,不眠同此夜。寒灯扬晓焰,重屋惊春雨。应想远行人,路逢泥泞阻。灯光照虚屋,雨影悬空壁。一向檐下声,远来愁处滴。楚僧话寂灭,俗虑比虚空。赖有残灯喻,相传昏暗中。雨声乱灯影,明灭在空阶。并枉五言赠,知同万里怀。
嫦娥窃药出人间,藏在蟾宫不放还。后羿遍寻无觅处,谁知天上却容奸。
石唐仙室紫云深,颍阳真人此算心。真人已去升寥廓,岁岁岩花自开落。我昔曾为洛阳客,偶向岩前坐盘石。四字丹书万仞崖,神清之洞锁楼台。云深路绝无人到,鸾鹤今应待我来。
暗尘明月小桃枝,旧家时情味。问而今、风转蛾儿底。有谁把、春衫试。景龙灯火升平世。动长安歌吹。这山城、不道人能记。甚村酒、偏教醉。
一曲清江旧草堂,野人原自爱沧浪。岂因俸薄轻中垒,敢谓风高卧上皇。雨后看山初扫径,日斜临水更移床。门前欲种桃千树,看取花枝过短墙。
吾闻曲礼当凶岁,诸大夫安敢食粱。婢臛香芹羹过美,水车声畔不能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