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骑来逢雨,宁全是折磨。
山神应洗路,恐惹俗尘多。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次韵和纯甫游宝掌遇雨》是宋代诗人强至所作,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游玩途中遭遇雨水的情景。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游骑来逢雨,
宁全是折磨。
山神应洗路,
恐惹俗尘多。
诗意:
这首诗以一种写景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雨水所带来的困扰和不便。诗人感叹游骑途中的雨水给他带来的是苦恼和痛苦,而不是惬意和欢乐。他还提到山神应该洗刷大地,清洁和净化道路,以免引起尘埃扬起,增加凡俗尘世的纷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雨天旅行的不便和困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雨水常常被人们视为自然界的恩赐,但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描绘了雨水对他的影响,将其视为一种折磨。这种对雨水的负面感受可能源于诗人旅行受阻、行进困难的经历,也可能是他对自然界中不可控制的因素感到无奈和焦虑。
诗人提到山神应该洗刷道路,这表明他希望雨水能够洗净尘埃,使道路变得干净整洁。这种愿望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社会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纯净、宁静环境的向往。诗人对尘埃的担忧,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的描述,也可以被视为对人世间琐碎烦恼的抱怨和反思。
总之,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通过对雨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困难和不便所产生的矛盾情感。通过对自然界和人世间的对比,诗人传达了对纯净和宁静环境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纷扰的厌倦。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这首诗在简短的文字中蕴含了深刻的意境和思考。
我把尊贤榜旧堂,怀人忽至喜如狂。缘何不肯留城府,虚著新成八尺床。
肺渴常止酒,目昏复捐书。蒲团坐袖手,一窗宽有余。心知世缘薄,分与钟鼎疏。湛然千仞渊,养此径寸珠。光明照忧患,何适不自娱。白云可与友,晴空闲卷舒。
海昌一别十三秋,僚旧相逢雪满头。公负才能犹掌庾,我须疏散尚监州。樽前强健应须喜,身外无名勿用忧。昔日长官今绣斧,吹嘘应念蒯为缑。
拜赐匆匆早上朝,公卿前列尽金貂。日留爱景明双阙,春逐恩辉下九霄。灵沼轻澌犹覆水,上林微绿已萦条。自惭羽翮非鸾凤,亦预彤庭舞舜韶。
湘峰峨峨湘水碧,万古鱼龙护冰魄。荷衣芷佩凝秋霜,欲诵遗章发先白。天生草木预何事,乃与骚人同一骨。今人古人共磨灭,惟有芬香埋不得。主人手植双桂树,宁为嬖玩娱燕席。亦知兰鲍随所化,勉进修名比馨洁。绕除霏霏风袭予,欲参灵螭驾寥阒。陈辞重华吊屈贾,酌以芳辛起烟郁。
层楼杰阁耸朱栏,楼下行人自往还。但见彩云横木未,不知身在翠微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