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韵和钱穆甫答签判殿丞临安道中作》

吴越开基旧土疆,鉴山仍是种瓜乡。
七朝赐履加尊宠,五世苴茅奉宪章。
里社依然题昼锦,昆云不绝佩鞶囊。
人怀馀德能封殖,犹有当时似盖桑。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次韵和钱穆甫答签判殿丞临安道中作》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吴越开基旧土疆,鉴山仍是种瓜乡。
七朝赐履加尊宠,五世苴茅奉宪章。
里社依然题昼锦,昆云不绝佩鞶囊。
人怀馀德能封殖,犹有当时似盖桑。

这首诗词以描写吴越地区的开拓和发展为主题。诗人提及吴越的开基和旧土疆,意味着吴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鉴山仍是种瓜乡"表达了即使时光流转,这片土地依然保持着农耕的传统。

接下来,诗人提到七朝赐履加尊宠,五世苴茅奉宪章。这里的"七朝"和"五世"指的是历史上吴越地区得到过多次朝廷赏识和封赐的事实。"赐履"和"苴茅"是君主给予的荣耀和尊贵的象征,"宪章"则代表了吴越地区奉行朝廷制度和法律。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及"里社依然题昼锦"和"昆云不绝佩鞶囊"。这里描绘了吴越地区繁荣昌盛的景象。"里社"指的是村庄和社区,"题昼锦"表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仍然重视文化艺术的传承。"昆云"代表高耸入云的山峰,"佩鞶囊"则是指装饰在衣物上的鞶囊,表示人们在吴越地区依然保持着崇尚文化和风雅的品味。

最后两句"人怀馀德能封殖,犹有当时似盖桑"表达了人们怀揣着对历史的感激和尊重,并继续努力开拓发展的精神。"封殖"意味着人们积极发展生产和农耕,"盖桑"则象征着历史的遗迹和荣耀。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吴越地区的开拓和发展,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诗人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吴越地区的繁荣和人们对历史的情感。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和对历史的思考,同时也传递了努力开拓发展的积极态度。

  • 《翌日约客有和者再用韵四首》

    妙处和春莫遣知,晚尊随柳逐花移。落花绣地春深日,翠柳篵空月上时。

  • 《紫牡丹二首》

    岁岁东风二月时,司花辛苦染晴枝。夜输百斛蔷薇水,晓洗千层玉雪肌。寒食清明空过了,姚黄魏紫不曾知。春愁蹙得眉头破,何处如今更有诗。

  • 《贺新郎(罗浮作)》

    醉见千山面。晚晴初、蝉声未了,鸟声尤远。知道仙人丹灶在,尚有陈灰犹暖。但只恐、松枯石烂。笑问年华应不换,又如何、洞里笙箫断。还念我,去归晚。千岩万壑猿啼遍。一思量、一回懊恨,一回泪眼。岂是自家无仙骨,尚被红尘牵绊。要分此、烟霞一半。当日朱仙和葛老,更老黄、

  • 《六月八日苦暑二首》

    羲和午停车,草木静若萎。我居倦烦促,谁与开我怀。出井泉失冷,迎凉幌空开。翩翩投林羽,饥渴复谁哀。仁哉林间风,为我时一来。惜哉为功薄,隆赫安能回。观涛感巨壑,清啸想高台。徘徊滞心赏,怅望意悠哉。

  •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 《和杨诚斋韵谢惠南海集诗三首》

    斯文宗主赖公归,不使它杨僭等夷。四海声名今大手,万人辟易几降旗。天方欲治将焉往,用不崇朝尚窃迟。整顿乾坤从小试,南州昔日洗潢池。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