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路徘徊力已疲,保全恩惠剧春熙。
须知散栎无庸日,方到群材构厦时。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歷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爲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爲《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次韵和石学士见寄十首》是宋代诗人宋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光荣的路上徘徊劳累已极,保全恩惠使春天繁盛。应该知道,散落的橡树不再有用,直到众才团结起来建造厦舍的时候。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在官场上的辛劳和疲倦感受,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保全国家昌盛和福祉的愿望,以及对于众多杰出人才共同努力建设国家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在政治舞台上的徘徊和力竭的形象,展现了官场的艰辛和挑战。荣路徘徊与力已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长期在官场中奔波劳累的辛苦,体现了他对官场生涯的无奈和疲惫感。
诗中提到的"保全恩惠剧春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渴望和责任感。他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和福祉作出贡献,带来春天般的繁荣和喜悦。
诗的结尾提到了"散栎无庸日,方到群材构厦时",寓意着众多杰出人才团结一心,共同建设国家。散落的橡树代表着孤立无援的个体,而群材构厦则象征着众多杰出人才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诗人希望众才能够团结起来,共同为国家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表达诗人的心声,抒发了他对于政治舞台的疲惫和对国家发展的期许。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众多杰出人才团结合作、共同为国家繁荣而努力的期望。
江渎池头烂醉归,青旗日晚插城扉。正驰玉勒冲红雨,又挟金丸伺翠衣。老境渐侵欢意尽,旧游欲说故人稀。凭高三叹君知否,倦鷁无风亦退飞。
归未卜。频倒金驱纤玉。明月绡窗停剪烛。搦愁题蠹绿。秋水娟娟鱼目。腰素几分销缩。接得云笺无意读。雕鞍何处宿。
未挂丹题雁塔中,重来溪上觅筠翁。相期老眼横遥碧,莫着征衫走软红。得失漫嗟蝉翼重,才名合见马群空。三年小度惊人手,未信朱衣也不公。
何地堪相饯,南楼出万家。可怜高处送,远见故人车。野果新成子,庭槐欲作花。爱君兄弟好,书向颍中夸。
逝者如斯书夜长,会心能使百忧忘。生前身后浑如此,丝竹之音孔子堂。
身即林园不世功,喜惊今乃有人同。规模内相雄文里,景物时贤杂咏中。前辈风流何敢似,后来评论想能公。谁曾寤寐声形隔,真乐从兹触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