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甚锻鞴,我非金石顽。
谓古有不死,请看湘筠斑。
神仙虚空中,黄鹄高难攀。
月娥本无药,鬼门焉极关。
自能节嗜欲,即是丹九还。
内观无愧心,所至三神山。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次韵恢大山拟古三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六月炎热难耐,我不是坚硬无情的金石。说古代曾有不死之人,请看那湖中的芦苇斑驳。神仙们在虚空中徘徊,黄鹄高高在上,难以攀登。月亮女神本没有仙丹可服用,鬼门关又何须尽力去逃避。只要能节制欲望,就能够成为仙丹的九重还魂草。内心审视,无愧于心,所到之处,三神山都欢迎。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修行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神仙传说,表达了对超越凡俗世界的渴望,并倡导节制欲望、修身养性的道德观念。
赏析:
这首诗以六月的酷热天气为背景,通过自我表述,诗人表达了自己与坚硬的金石不同的柔软情感。接着,诗人提到古代传说中的不死之人,暗示了对长生不老、仙境的向往。然后,诗人通过描绘神仙在虚空中的高远形象和黄鹄的高傲姿态,强调了普通人难以达到仙境的困难。接下来,诗人提到月亮女神和鬼门关,暗示了人世间的有限和生死的无法逃避。最后,诗人强调了通过节制欲望、修身养性可以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并表示自己内心无愧,所到之处皆可成为仙境。
整首诗意蕴涵深远,既表达了对仙境长生的向往,又倡导了修身养性的道德观念。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神仙传说,诗人展示了他对超越世俗的追求,同时呼唤人们要有节制欲望、修身养性的品质。这种对仙境的想象和对道德的倡导,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儒释道思想和与世隔绝的生活态度。
新开望山处,今朝减病眠。应移千里道,犹自数峰偏。故欲遮春巷,还来绕暮天。老夫行步弱,免到寺门前。
悠悠薄洛水,东出弹筝峡。昔人感秋声,舞跃中音节。我来跨官马,屡渡随曲折。水寒石齿涩,鸣调苦悲咽。应有征人泪,泠然洒清血。含恨变旧音,冷照关山月。衮衮东入海,余情流未歇。掩耳不能听,挥鞭急超越。穿云望前垒,晚路山雨滑。去远犹自闻,回肠危欲绝。
星冠霞帔,住在蕊珠宫里,佩玎珰。明翠摇蝉翼,纤珪理宿妆。醮坛春草绿,药院杏花香。青鸟传心事,寄刘郎。
井梧飞叶送秋声,篱菊缄香待晚晴。斗柄横斜河欲没,数山青处乱鸦鸣。
霜清秋水落,风过人迹平。飞飞随阳鸟,相呼下寒汀。向夕聚俦侣,月映芦花明。
皖上相逢昔少留,登楼隐几听鸣鸠。山峰游处今何在,溪水流来此有不。就食四方甘不击,为生一世信长浮。共知局促京沙里,回首当时始觉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