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脚如麻坐到明,雨楼听尽五更声。
无人共唱寻寻觅,有子聊教仄仄平。
凌室不能藏腊冻,稼场或至误秋成。
谁知忧世书生意,惟愿天阶正玉衡。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次韵君泽夜坐示子侄三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这首诗以诗人夜晚坐着,对子侄们进行教诲为主题,表达了对世事的忧虑以及对子侄们的期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
坐到天亮,脚都麻了,
听着雨声,直到五更。
没人一起唱寻找,
有子侄们,我教你们押韵。
寒冷的屋子无法躲避冬天的严寒,
农田或许因疏忽而误了秋收。
谁能理解忧虑的书生心思,
但愿你们能在天子的阶梯上一直保持崇高的品德。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世的忧虑和对子侄们的期望。诗人坐到天亮,脚都麻了,这表明他在长时间的沉思和坚持中,对世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雨声在五更时分尽头,象征着夜晚的寂静和孤独。诗人感叹没有人能够一起唱寻找,这暗示了他对于寻求真理和价值的孤独感。然而,诗人愿意教导子侄们如何押韵,这展示了他对他们的关心和期望。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凌室不能藏腊冻、稼场或至误秋成的描述,表达了对冬天的寒冷和农田劳作的辛苦的感叹。这些描写暗示了世事无常和人生的艰辛。诗人希望子侄们能够明白忧虑的书生心思,即希望他们能够理解知识分子对于社会动态和人生意义的思考。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子侄们的祝愿,希望他们能够在天子的阶梯上保持崇高的品德,这象征着追求卓越和高尚的价值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坐着、雨声、寻找、教导和忧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思考和对于子侄们的期望。诗人在表达对时世的担忧的同时,也对子侄们表达了对他们未来的希望和祝福。
怜渠已解咏诗章,摇膝支颐学二郎。莫学二郎吟太苦,才年四十鬓如霜。
江上春云生暮寒,故城回首离长安。残桃剩柳应地分,留与诸君取次看。
汉阳渡口兰为舟,汉阳城下多酒楼。当年不得尽一醉,别梦有时还重游。襟带可怜吞楚塞,风烟只好狎江鸥。月明更想曾行处,吹笛桥边木叶秋。
白发青瞳寿者身,每逢佳节话咸淳。百年未尽四千日,来岁还周九十春。迁客无家空望拜,孤臣有表竟谁陈。今朝风雨茅茨底,应对儿孙说远人。
数曲梯阶稍欠宽,略移武步到仙寰。诗怀纳尽双溪景,眼力推开千里山。方槛小欹烟雨外,飞蓬斜插斗牛间。冯虚似驾临臯鹤,栖鹘危巢不足攀。
乃知贫贱别更苦,况我飘转无定所。心怀百忧复千虑,世人那得知其故。娇儿不离膝,哀哉两决绝。也复可怜人,里巷尽呜咽。断肠分手各风烟,中间消息两茫然。自断此生休问天,看射猛虎终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