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西都校书宗室叟,东鲁高谈鼓瑟手。
偶然同我西掖垣,并立晓班分左右。
龙文百斛世无价,〈属二公。
〉瓦釜枵然但升斗。
诸兄落落不可望,两季幸肯分余光。
大孔奋飞自南乡,联翩群雁相追翔,渠家冠盖尤堂堂。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是一首宋代苏辙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君不见西都校书宗室叟,
东鲁高谈鼓瑟手。
偶然同我西掖垣,
并立晓班分左右。
龙文百斛世无价,
(属二公。)
瓦釜枵然但升斗。
诸兄落落不可望,
两季幸肯分余光。
大孔奋飞自南乡,
联翩群雁相追翔,
渠家冠盖尤堂堂。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述作者苏辙与孔武仲三舍人省上的相遇和交流为主题。诗中描绘了一位年长的宗室老人,西都校书的官职使他在政治和文化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他在东鲁地区以高谈阔论和熟练的鼓瑟技艺而闻名。苏辙偶然与这位老人在西掖垣相遇,两人并肩而立,一同观赏拂晓时分的景色,彼此交流分享他们的见解。
诗中提到了一种珍贵的文献,被称为龙文,价值连城。这是对孔子的称呼,他的著作被认为是无价之宝。与之相对,瓦釜则是指普通的瓦罐,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此比喻表达了对孔子以及他的学说的崇敬之情。
诗的最后几句描述了渠家(指孔子的后裔)的辉煌和尊崇。孔子的后代在南乡地区扎根,并且在学术和家族地位上都非常显赫。他们犹如飞翔的雁群一般聚集在一起,展示出威严和辉煌的风貌。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辙与孔子后裔的相遇为线索,通过描绘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物,在探讨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之间的对话和碰撞。诗中的孔子形象象征着儒家文化和传统,而苏辙则代表了宋代文人的风貌。
在对孔子及其学说的崇敬中,苏辙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追求。他借用了龙文和瓦釜的比喻,凸显了孔子学说的卓越性和无价之宝的地位。通过与孔子后裔的相遇,诗人希望能够获得对传统价值的启迪和指引。
整首诗以孔子后裔的家族辉煌作为结尾,展示了他们在南乡地区的显赫地位。这种描绘既是对孔子后代的赞美,也是对儒家文化的颂扬。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这首诗词通过对孔子及其学说的讴歌,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和追求。同时,它也呈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对话和交流的重要性。通过对孔子后裔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传统价值观的肯定,并希望能够在传统与现实之间找到一种和谐的平衡。整首诗以孔子后裔的辉煌形象作为收束,彰显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和价值。
京携刽子丹谁颈,怒发私书族几家。天上那无黄背子,人间岂有白桃花。
巉岩恶面插苍须,中道时时自笑呼。但怪佯狂轻去俗,果闻高论足开余。恶看富贵庸男子,喜见徜徉隐丈夫。我是自高无许可,今朝为子一长吁。
望里春风接翠微,无情风自送潮归。钱塘江上怅斜晖。我似江潮来又去,君如鸥鹭逐波还。人生知己总相怀。
人有岁寒心,乃有岁寒节。何能貌不枯,虚心听霜雪。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