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共千忧老一官,中间毁誉两茫然。
去留有命真如此,俯仰从人郤未然。
故著江山供极目,正将强健人新年。
惊逢小杜风流胜,信有衣冠不乏贤。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这首诗词是宋代陈师道创作的《次韵寇秀才寄下邳家兄》。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次韵寇秀才寄下邳家兄》中文译文:
少共千忧老一官,
中间毁誉两茫然。
去留有命真如此,
俯仰从人郤未然。
故著江山供极目,
正将强健人新年。
惊逢小杜风流胜,
信有衣冠不乏贤。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官场的思考和感慨。作者描述了自己年轻时与寇秀才共同经历了许多忧愁,而现在他变得老去,而寇秀才却成了一位官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经历了种种毁誉和困惑,不知道人生的去留是如此无常。作者认为俯仰之间,人的命运往往是由他人所决定,而不是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然而,作者仍然对江山国家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责任感,他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来为国家做出贡献。他认为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年头,他的身体健壮,心志坚定。最后,作者提到了小杜,暗示着他对杜甫这位风流才子的赞叹和敬仰,并表达了对未来仍然有许多英才可以信任的信心。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人生和官场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国家的忠诚。诗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述自己和寇秀才的经历和处境的不同,突出了人生的变幻无常和命运的掌握不可预知。作者以自身为例,表达了对于命运的无奈和对人事无常的领悟。然而,尽管如此,作者仍然怀有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希望能够为江山社稷做出贡献。最后,作者通过提到小杜,表达了对杜甫这位才子的赞赏,同时也传递了对未来仍然有许多有才华的人可以信任的信心。
这首诗词通过对人生命运和官场现实的思考,展现了作者的智慧和对社会的洞察。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对国家的关切和对才子的赞颂。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中夜不成寐,屋梁落月空。揽衣惊鼠散,看剑炙灯红。吾道空山里,年华细雨中。故人有傲吏,相忆兴还同。
故侯将我到山中,更上西峰见远公。共问置心何处好,主人挥手指虚空。
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
洞门千尺挂飞流,玉碎珠联冷喷秋。今古不知谁卷得,绿萝为带月为鉤。
藩宣秉戎寄,衡石崇势位。年纪信不留,弛张良自愧。樵苏则为惬,瓜李斯可畏。不顾荣官尊,每陈丰亩利。家林类岩巘,负郭躬敛积。忌满宠生嫌,养蒙恬胜智。疏钟皓月晓,晚景丹霞异。涧谷永不谖,山梁冀无累。颇符生肇学,得展禽尚志。从此直不疑,支离疏世事。
满院松桂阴,日午却不知。山人睡一觉,庭鹊立未移。出檐趁云去,忘戴白接z5.书眼若薄雾,酒肠如漏卮。身外所劳者,饮食须自持。何如便绝粒,直使身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