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解忘忧不数萱,长镵斸雨护云根。
采薇劲节於今在,知是夷齐几世孙。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次韵林仲和筠庄》是宋代诗人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不要忘记忧愁,不要数萱草。
用长剑斩雨水,保护云的根。
采摘薇草的力量,至今仍然存在,
知道这是夷齐的后代。
诗意:
这首诗词以清新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萱草象征着忧愁和烦恼,诗人告诫人们不要忘记忧愁,忧愁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诗人用剑斩雨的形象表达了对困难和逆境的坚决应对态度,他希望能够保护云的根,即保护自然界的秩序和生态平衡。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采摘薇草的力量至今仍然存在的意思,薇草象征着坚强和努力,诗人希望人们能够从古人的智慧和勇气中得到启示,继续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赏析:
《次韵林仲和筠庄》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李弥逊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诗中的萱草、雨水、云根、薇草等形象都与自然界紧密相连,通过这些形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界的珍视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诗中的萱草和薇草象征着人生中的忧愁和坚强,诗人以此来告诫人们不要逃避痛苦和困难,而是要勇敢面对和应对。剑斩雨水的描写则展现了诗人积极应对逆境的精神,他希望能够保护自然界的秩序和生态平衡,这既是对自然界的敬畏,也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形象,凝练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界的热爱,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自酌椒浆酹紫渊,步虚声彻羽衣翩。坛心月冷刑鹅俎,雨脚风摇浴狶天。百里饱看红{左禾右罢}稏,一杯轻愧黑蜿蜒。韦编漫记经纶事,老对云雷却惘然。
布帆何处定逢春,身是归人又送君。明日隔城回首望,冷花寒叶满秋云。
举楫同千里,系舟时一言。共嗟蓬作屋,愿就席为门。行役身先困,征商思益昏。仅同登垄断,何止服车辕。
物理窥开后,人情照破间。敢言天下事,到手又何难。
肃事祠春溟,宵斋洗蒙虑。鸡鸣见日出,鹭下惊涛鹜。地阔八荒近,天回百川澍。筵端接空曲,目外唯雰雾。暖气物象来,周游晦明互。致牲匪玄享,禋涤期灵煦。的的波际禽,沄沄岛间树。安期今何在,方丈蔑寻路。仙事与世隔,冥搜徒已屡。四明背群山,遗老莫辨处。抚中良自慨,弱龄
太室横山蔽千里,相思空复上高台。瓮头白酒行当熟,离下黄花稍复开。陶令不无同醉兴,孟君况有解嘲才。欲愚西北高风势,飞度轘辕劝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