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迷谁定知迷否,趁取滂沱好雨初。
栽向凤池吹律处,劚従芸阁杀青余。
迎风一啸朝回早,弄月相差直宿疏。
应怪籍咸林下客,相看不饮作除书。
〈仲冯方作左史,必与贡父并直于此。
〉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这首诗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次韵刘贡父西掖种竹》。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竹迷谁定知迷否,
趁取滂沱好雨初。
栽向凤池吹律处,
劚従芸阁杀青余。
迎风一啸朝回早,
弄月相差直宿疏。
应怪籍咸林下客,
相看不饮作除书。
诗意:
这首诗以种植竹子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诗人苏辙借竹子之美,抒发了对宁静、清雅和自然之美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苏辙的独特视角展现了竹子的美丽与神秘。首句“竹迷谁定知迷否”,表达了竹子的神秘之处,暗示人们很难完全理解竹子的魅力。接着,诗人描述了雨初时分抓紧种植竹子的场景,借雨水之初的清新滋润,强调了竹子生长的良好条件。接下来的两句“栽向凤池吹律处,劚従芸阁杀青余”,描绘了竹子被种植在凤池以及芸阁的环境中,展示了竹子在这些雅致的地方生长茂盛的景象。
在下半部分,诗人通过“迎风一啸朝回早,弄月相差直宿疏”,表达了竹子直立在风中,迎接早晨的归来,与明月相辉映的景象。这里竹子被赋予了有生命的形象,与自然融为一体。最后两句“应怪籍咸林下客,相看不饮作除书”,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只是一个在咸林下种竹的普通人,与朋友相聚时不喝酒只写书,以此表达对竹子的独特情感和对朋友间深厚情谊的珍视。
整首诗以简练婉约的语言展示了苏辙对竹子的赞美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同时也抒发了对友情和人生意义的思考。通过描述竹子的生长环境和与自然的互动,诗人表达了对宁静、清雅和自然之美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境遇和时光流转的感慨。这首诗以苏辙独特的写作风格,展示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敏锐观察和独到思考,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
南园蝴蝶飞,绿草迷行迹。青镜扫长蛾,娟娟弄春碧。锦屏千里梦,寂寞愁芳色。小字写长笺,鳞鸿坐相隔。
默默幽轩祗自知,天人一理未容欺。檐光坐揖青山入,窗影閒看白日移。休道嚣尘侵晏宅,由来表里堪黄陂。思惟泯处全真现,存得灵龟笑朵颐。
树隔残钟远欲无,野云漠漠雨疏疏。飞蚊尽逐南风去,父子灯前共读书。
六鹤飞来松帐晓,菊迟梅早年光。西池移宴到萱堂。笙箫清弄玉,环佩暖回香。未问诰花金五色,新来乐事难量。双添雏凤趁称觞。争书八十字,分抱彩衣旁。
岁既遭连旱,天恩锡屡丰。匪霜伊作雪,因燠遂成风。信岂朝夕际,谁云反覆中。寒厅苦无事,冷语却惭工。
静寄向空林,於今岁月深。因知閒趣味,懒与俗浮沉。霁雪千峰玉,朝阳万树金。是吾真富贵,不觉动微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