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短晴窗顷刻阴,乾坤万虑入孤斟。
故交剩见车逢笠,初学谁羞屋画金。
菱镜岂堪朝幌觑,茗炉聊伴夜瓶吟。
生平不倚心如铁,似觉难禁世故侵。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次韵仁近见和怀归五首》是宋代方回的诗作。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日短晴窗顷刻阴,
乾坤万虑入孤斟。
故交剩见车逢笠,
初学谁羞屋画金。
菱镜岂堪朝幌觑,
茗炉聊伴夜瓶吟。
生平不倚心如铁,
似觉难禁世故侵。
译文:
白天短暂,明亮的窗户瞬间变暗,
世间的纷扰悉数涌入孤斟之中。
旧友渐多不再相见,路上车马遇到的人戴着斗笠,
初学之人会害羞地画出金色的屋子。
菱镜怎能透过朝幌窥探,
茶炉陪伴夜晚的瓶子吟唱。
一生坚守不倚赖,心如铁石般坚定,
似乎感到难以抵挡世事的侵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情绪沉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和对世事的疲倦。诗人觉察到时间的短暂,一刹那间明亮的窗户也转瞬变得阴暗,暗示着光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他将人世间的纷扰和忧虑比喻为酒杯中的酒,一滴一滴地倾入他孤独的心灵。
诗中提到了旧友渐多不再相见,暗示了诗人身世的变迁和人际关系的渐行渐远。车马经过时戴着斗笠的行人使他想起了旧友,初学之人画金色的屋子则暗指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的初涉和渴望。
诗人提到了菱镜和茶炉,这些象征着闲适和雅致的物品,伴随着夜晚的瓶子吟唱,抒发了诗人在寂静夜晚的思绪和孤独之情。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坚守正直、不受世俗侵蚀的态度。他宣示自己心如铁石般坚定,不轻易依赖他人或妥协于世俗之事。
整首诗通过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厌倦和对内心清高的坚持。诗人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深沉的情感,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风追电逐角材贤,我独从公息担肩。野旷杖藜临绝景,山寒采梠度层巅。淡汤煮饭身无病,小秤收租岁有年。臭橐腐仓死兵火,何如清节保生全。
露泣寒螀唁断魂,风惊檐铎语黄昏。羁愁悄悄成危坐,看尽空墙上月痕。
获罪清时世共憎,龙川父老尚相寻。直须便作乡关看,莫起天涯万里心。
索索复索索,无凭却有凭。过溪遭恶雨,乞食得干菱。只有山相伴,终无事可仍。如逢梅岭旦,向道只宁馨。
浅草干河阔,丛棘废城高。白马犀匕首,黑裘金佩刀。霜清彻兔目,风急吹雕毛。一经何用厄,日暮涕沾袍。
匍匐岐山下,三呼已过时。臧孙虽有后,伯道竟无儿。自是终身痛,空留一县悲。老人休雨泪,转面即逢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