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危亭迹已陈,我来聊试运风斤。
断垣无复生青划,旧观依然耸碧云。
千里江山檐下见,一天星斗坐中分。
他时有客来登览,应记当年老使君。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次韵沈漕寄和题碧云亭之作》是宋代吴芾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昔日危亭迹已陈,
我来聊试运风斤。
断垣无复生青划,
旧观依然耸碧云。
千里江山檐下见,
一天星斗坐中分。
他时有客来登览,
应记当年老使君。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来到碧云亭,观察了亭子的状况,并以此为主题写下了这篇诗词。作者回忆起过去,亭子已经残破不堪,但他来到这里,想试试在这里吹动风帆的感觉。尽管亭子的墙垣已断,但它依然耸立在云端之上。从亭子的檐下可以看到千里江山,天空中的星斗也似乎在亭子中间划分成两部分。作者希望将来会有客人来这里观赏,这样他们也能记住当年的使君。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碧云亭为主题,通过一些景象和场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和感慨。诗中通过描述亭子的破旧和废墟,展现了岁月的流转和物是人非的变迁。然而,尽管亭子已经荒凉,但它仍然矗立在碧云之上,散发着一种凄美和宁静的氛围。作者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诗中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宇宙的感叹之情。檐下的千里江山和星斗的划分,以及作者坐在其中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和宇宙秩序的赞叹和感慨。这种视野的开阔和宇宙的宏大与碧云亭的残垣断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人类的渺小和历史的短暂。
最后,作者表达了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来这里观赏的愿望。这表明他希望人们能够重视历史,欣赏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将这些记忆传承下去。通过这种呼吁,诗人传递了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对后人的期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碧云亭的描写和作者内心的思考,展现了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敬仰,以及对大自然和宇宙的赞叹。它既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思念,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具有一定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茫茫东海东,古洞石玲珑。蓬岛三山近,华夷一水通。鱼龙多变化,日月自虚空。此境元非幻,人心隐显中。
衣以青为色,谓如天骨青。近年全不食,饮水自通灵。心信生狂语,清羸改俗形。半空仙乐奏,曾向静中听。
惊忧度岁月,靡觉佳序临。玉露破金菊,方知秋气深。
胡儿吹角汉城头,月皎霜寒大漠秋。三奏未终天便晓,何人不起望乡愁。
道山西下路,杳杳历重廊。地寂闻传漏,帘疏有断香。渠清水马健,屋老瓦松长。欲出重欹枕,无何觅故乡。
欲话趋时首重骚,因君倍惜剃头刀。千般贵在能过达,一片心闲不那高。山叠好云藏玉鸟,海翻狂浪隔金鳌。时应记得长安事,曾向文场属思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