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韵宋次道学士重过礼院》

斋居永日坐重帘,共叹清才久滞淹。
诗格转精缘大手,风情不薄早斑髯。
曲台论议于今美,东观翻雠载世兼。
孤学尸官犹有赖,繄君馀润远相沾。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次韵宋次道学士重过礼院》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斋居永日坐重帘,
共叹清才久滞淹。
诗格转精缘大手,
风情不薄早斑髯。
曲台论议于今美,
东观翻雠载世兼。
孤学尸官犹有赖,
繄君馀润远相沾。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颂在斋居中的一幕,他长时间坐在沉重的帘子后面,心中感叹着清才难以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可的困境。诗人表达了对才华横溢的人们久经忽视的遗憾和同情之情。然而,他也指出诗歌的形式和风格已经转变,更加精妙,这得益于一些杰出的诗人。苏颂认为,这些诗人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外貌风采不凡,早已有了成熟的胡须。他们在曲台上进行的文学讨论和辩论,使当今的文学更加美丽和丰富。然而,苏颂也提醒人们,孤独的学者和埋没的官员仍然有其价值和可取之处,他们的学问和才华仍然能够与伟大的人物相提并论。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苏颂的心境,并通过对当时文人境遇和诗歌发展的观察,表达了对才华被埋没的惋惜与对文学繁荣的期望。诗人通过对诗格和风格的转变的描绘,展示了文学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于文学的关注和努力。他通过描写那些有胡须的诗人,将他们的外貌与他们的才华相联系,以此来突出他们的卓越之处。最后,诗人通过提到孤独的学者和埋没的官员,表达了对这些默默无闻的人们的肯定,并呼吁人们关注他们的价值。整首诗词意境高远,情感真挚,通过对现实和理想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繁荣和人才脱颖而出的期望。

  • 《题湖北唐宪桂林义学》

    梅花五岭八桂林,青罗带绕碧玉簪。祥刑使都两唐裔,亲领诸生到洙泗。七星岩畔筑斋房,独秀峰尖作笔床。买书堆上天中央,海表学子来奔忙。中州淑气无间断,南斗文星方炳焕。君不见日南姜相曲江张,万古清风裂云汉。

  • 《挽董儒促二首》

    战艺升环水,论诗得异闻。窥园仍旧隐,下马忽新坟。白社真投分,青灯忆离群。有书无子读,此事最怜君。

  • 《已亥杂诗 109》

    四海流传百轴刊,皤皤国老尚神完。谈经忘却三公贵,只作先秦伏胜看。

  • 《送张嘉州》

    少年不愿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虚名无用今白首,梦中却到龙泓口。浮云轩冕何足言,惟有江山难入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谪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笑谈万事真何有,一时付与东岩酒。归来还受一大钱,好意莫违黄发叟。

  • 《卧龙冈作》

    象床宝帐悄无言,草得降书又几番?两表涕零前出塞,一官安乐老称藩。祠官香火三间屋,大将星辰五丈原。异代萧条吾怅望,斜阳满树暮云蘩。

  • 《中都之嘉会门陈亦颜为堂日城南书院取韩文公》

    客来草草治杯盘,道与家人勿惮烦。但要陶泓毛颍在,未为无以遗儿孙。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