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坞云侵藓石床,向来忧乐已俱忘。
墙西有竹曾留鹤,梦亦相携入帝乡。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次韵宋尚书山居十五咏·卧云庵》是宋代诗人方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半坞云侵藓石床,
朦胧的云雾弥漫在青苔覆盖的石床上,
The half-hut is engulfed by clouds; moss blankets the stone bed,
向来忧乐已俱忘。
长久以来的忧愁和欢乐皆已忘怀。
Long gone are both sorrows and joys.
墙西有竹曾留鹤,
庵墙的西侧有竹子曾经驻足过鹤,
By the western wall, bamboo once hosted cranes,
梦亦相携入帝乡。
在梦中,它们一同飞往皇帝的国土。
And dreams carried them together to the imperial realm.
诗意:
《次韵宋尚书山居十五咏·卧云庵》以自然景物和梦境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忧愁和欢乐的遗忘,以及对美好梦境的向往。诗中的卧云庵被云雾所笼罩,给人一种朦胧、幽静的感觉。诗人在其中描述了墙西的竹子曾经留下鹤的痕迹,映射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最后,诗人通过梦境,将自己与鹤一同飞往帝乡,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次韵宋尚书山居十五咏·卧云庵》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寂静、朦胧的山居景象。通过描述卧云庵被云雾所笼罩,诗人给人一种迷离的感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云雾弥漫的山林之中,感受到清幽的氛围。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长久以来的忧愁和欢乐皆已忘怀,表达了对过去种种的超越。同时,墙西竹子曾留鹤的描绘,寓意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灵的和谐共处。最后,通过梦境与鹤一同飞往帝乡,诗人表达了对理想境界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自然与人文、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心灵世界的深入思考和追求。这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意境,唤起读者内心的共鸣,使人们感受到宁静、超脱和追求的美感。
飞云流水来无信。花发年年恨。小桃如脸柳如眉。记得那人模样、旧家时。楼高映步拖金缕。香湿黄昏雨。如今不见欲凭书。门外水平波暖、一双鱼。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沈为骨玉为肌。暗香已压酴醾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灵山名谁自,波涛截孤峰。何夫佛子住,四面凭危空。折椽与裂瓦,委弃填西东。库廊行抑首,居者莽谁容。吾舟维其侧,落日生秋风。瞰崖聊寄目,万物极纤穠。震荡江海思,洗涤堙郁中。胡为嬉游人,过此无留踪。景岂龙游殊,盛衰浩无穷。吾闻世所好,楼殿浮青红。那知山水乐,岂在
文章曾受帝褒称,幕次孤吟冷似冰。借马趁朝长後到,问人求米尽难凭。僮教罢药朝无酒,儿废看书夜绝灯。除却金章在腰下,其余滋味一如僧。
有书来进御,无语不关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