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君飘荡一虚舟,来作钱塘十日游。
水洗禅心都眼净,山供诗笔总眉愁。
雪中乘兴真聊尔,春尽思归却罢休。
何日五湖従范蠡,种鱼万尾橘千头。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次韵送张山人归彭城》,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羡君飘荡一虚舟,
来作钱塘十日游。
水洗禅心都眼净,
山供诗笔总眉愁。
雪中乘兴真聊尔,
春尽思归却罢休。
何日五湖従范蠡,
种鱼万尾橘千头。
诗意:
这首诗是苏轼送别张山人归彭城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张山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的羡慕,并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描述了张山人漂泊旅行的情景,提到他来到钱塘(现在的杭州)游览了十天。在这段旅行中,张山人洗涤了心灵,使他的眼睛变得清澈明亮,而山水之间也激发了他写诗的愁思。在雪中乘兴的时刻,他真实地感受到了自由的快乐,但春天结束时,思念归家的情感又使他不得不停止旅行。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自己的期望,希望有一天能像范蠡那样自由自在地徜徉在五湖之间,养鱼成千上万,种橘成千上万。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张山人的旅行生活,表达了苏轼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的向往。他羡慕张山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游历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洗涤心灵,激发灵感。诗中的"水洗禅心都眼净"表达了旅行的益处,旅途中的经历可以使人的心境变得清净。然而,诗人也意识到旅行的自由并非长久之计,春天结束时,他不得不思念归家。最后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希望有一天能够像范蠡那样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交融为主题,通过对旅行、自由和归家的思考,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苏轼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共鸣和思考的空间。
瑶池罢游宴,良乐委尘沙。遭遇不遭遇,盐车与鼓车。
酲病初非病,寻真却损真。孤愁如送别,清渴欲生尘。嗅菊时思杜,薰香未惬荀。蔗浆知可析,莫致一瓯新。
玉盘叠捧溪女归,鱼鳞作室待水婓。竹间山鬼入夜啼,古庙久闭谁启扉。屈原憔悴江之圻,芙蓉木兰托兴微。贾谊未召绛灌挤,香草嘉禾徒菲菲。曾无半辞助诃讥,国风幸赖相因依。
大化元无揀择,墨光随手高低。但得岁寒风度,自然处处皆宜。
岁月推来逢子午,坎离交处互乾坤。休将世法论修短,超出阴阳道独尊。
论事从违数,题诗窜定频。客君徒得重,爱我不言贫。薄俗无兄弟,我曹相主宾。别觞终作恶,别语要须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