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中有业官成集,醉里无何老是乡。
丈室向来无一物,郤须天女与拈香。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次韵苏公谒告三绝》是宋代陈师道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宁静的环境中,有一位勤勉的官员收集了许多杰出之作;
在醉乡之中,没有什么是老去的故乡。
他的家中从来没有丝毫财物,
只与仙女与拈香为伴。
诗意:
这首诗通过对宁静与狂欢两种不同状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追求与放松的思考。第一句描述了一个官员在宁静的环境中埋头工作,成就卓越;第二句则展现了作者在醉酒狂欢之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属感。第三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物质财富的淡泊与超脱,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与精神境界相通的存在。最后一句以仙女与拈香为象征,表达了对于美好与纯洁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静与动、业与乐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不同态度。静中有业,强调了勤奋工作的重要性,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可以带来成就与收获。而醉里无何,则突出了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对待生活的方式,给人以启示,即在忙碌与追求之余,也应该学会放松与享受。诗的最后两句,则通过描述丈室无一物,与仙女与拈香相伴,表达了对于物质财富的淡泊态度和对于精神追求的重视。这样的态度使得诗词中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和高雅境界的思想。整首诗行井然有序,用词简练而富有意境,既传达了作者自身的心境,也给读者带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公家原在洪崖宅,自是洪崖向上人。嗜酒一生真简淡,风标八袠更精神。纷纷偶厌人间事,去去归寻洞里春。朱绂只今无觅处,但余佳句镇长新。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歇手不判案,举头仍见山。虽来鞍马上,不离诗酒间。济源三临泛,王屋一登攀。犹嫌百里近,祇得十日闲。明朝却归府,尘事如循环。犹听瑶华曲,稍开风土颜。
萤微化因草,蚁聚国于槐。缪析封侯爵,僭为思子台。九泉谋蛰处,十月有霜来。穹壤大如许,尔曹小矣哉。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风霁竹已?一作亦?回,猗猗散青玉。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御苑阳和早,章沟柳色新。托根偏近日,布叶乍迎春。秀质方含翠,清阴欲庇人。轻云度斜景,多露滴行尘。袅袅堪离赠,依依独望频。王孙如可赏,攀折在芳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