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物一已尽,嗟此岁年深。
野桃自著花,荒棘自生鍼。
芊芊谷水阳,郁郁昆山阴。
俛仰但如昨,游者不可寻。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这首诗词是宋代王安石创作的《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其八陆机宅》。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故物一已尽,嗟此岁年深。
野桃自著花,荒棘自生针。
芊芊谷水阳,郁郁昆山阴。
俛仰但如昨,游者不可寻。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时光流转和岁月更迭所带来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界中的景物,以及其中蕴含的变化和生命力,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的感慨和思考。诗中的故物已经消逝,让人感叹岁月的深远。野生的桃花自然开放,荒野上的荆棘自然生长,展示了自然界的自由和繁荣。谷水在阳光下流淌,昆山在阴影中郁郁葱茏,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多样性。诗人在这些景物的面前,俯仰间感叹时光的匆匆,而曾经的往事似乎只是昨日,难以追寻。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流转的感慨和对时光的思考。诗中的故物已经消逝,寓意着人类的生命也会逝去。野桃和荒棘的自然生长,展示了自然界的力量和生命力。谷水的流淌和昆山的郁郁葱茏,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恒久。诗人通过这些景物的对比,表达了人类与自然相对短暂的存在和时光的无情流逝。
诗人以俯仰之姿,回首往事,感叹时光的短暂和无法追寻已逝的往事。这种对时光的感慨和思考,使得诗词充满了深邃的哲理和人生的思考。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物,通过反衬和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逝去岁月的怀念。这种感慨与思考,使得诗词具有了深远的内涵和情感的共鸣。
五更展转待晨光,到晓瞢腾入睡乡。却是金门早朝客,千金不博枕中方。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入门认溪碧,循流识深源。念我昔此来,及今七寒暄。人事几更变,寒花故犹存。堂堂武夷翁,道义世所尊。永袖霖雨手,琴书贲丘园。当时经行地,尚想语笑温。爱此亭下水,固若玻璃盆。晴看浪花涌,静见潜鳞翻。朝昏递日月,俯仰鉴乾坤。因之发深感,倚槛更忘言。
伏波七十老鍪弧,薏苡何曾适病躯。高卧输公无一事,评诗校画是功夫。
梦褥光宗,河东右族。向来到耳声华熟。游从两世记金兰,风流二阮居南北。今夕何辰,相亲灯烛。一廛我愿依韦曲。长君未可赋骊驹,山人莫为蒲轮促。
河冰一夜合,虏骑入灵州。岁岁征兵去,难防塞草秋。见说灵州战,沙中血未干。将军日告急,走马向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