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灯厌倦作闲游,行到僧居院院留。
月影随人深有意,车音争陌去如流。
酒消凿落宁论斗,鱼照琉璃定几头。
过眼繁华真一梦,终宵寂寞未应愁。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次韵王巩上元见寄三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繁灯厌倦作闲游,行到僧居院院留。
翻译:繁华的灯火令人厌倦,我来到僧人居住的寺院,寺院里让我留下。
月影随人深有意,车音争陌去如流。
翻译:月亮的影子伴随着人们,有着深刻的意味,车辆的声音在街道上匆匆而过。
酒消凿落宁论斗,鱼照琉璃定几头。
翻译:饮酒消磨了心中的烦躁,无需计较斗量的多少;鱼儿在琉璃缸中照映,却无法确定有几条。
过眼繁华真一梦,终宵寂寞未应愁。
翻译:经过眼前的繁华都如同一场梦境,整夜的寂寞并没有引发愁绪。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苏辙在上元节时游览寺院的情景,并表达了一种对尘世繁华的感慨和对寂寞的思考。
诗中的"繁灯"和"车音"象征着尘世的喧嚣和繁华,而"僧居院"则代表着宁静和清净的寺院。诗人心生疲倦,渴望远离喧嚣,于是来到僧院,寻找内心的宁静。诗人在寺院中感受到月光的静谧和意义深远,而车辆的喧嚣则显得匆忙而短暂。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谈到饮酒和观赏鱼儿。饮酒消磨了心中的烦躁,使他不再计较物质的多少,而鱼儿在琉璃缸中的倒影,模糊了具体数量,增添了一种虚幻之感。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繁华世界的感慨。他认为尘世的繁华如同过眼云烟,虚幻不实,犹如一场梦境。然而,尽管夜晚的寂寞让人感到孤独,但诗人并不为寂寞而感到忧愁。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尘世繁华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表达了对物质世界虚幻性的思考。同时,诗中展示了苏辙对生活的淡泊和豁达的态度,以及他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
中夜不成寐,屋梁落月空。揽衣惊鼠散,看剑炙灯红。吾道空山里,年华细雨中。故人有傲吏,相忆兴还同。
故侯将我到山中,更上西峰见远公。共问置心何处好,主人挥手指虚空。
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
洞门千尺挂飞流,玉碎珠联冷喷秋。今古不知谁卷得,绿萝为带月为鉤。
藩宣秉戎寄,衡石崇势位。年纪信不留,弛张良自愧。樵苏则为惬,瓜李斯可畏。不顾荣官尊,每陈丰亩利。家林类岩巘,负郭躬敛积。忌满宠生嫌,养蒙恬胜智。疏钟皓月晓,晚景丹霞异。涧谷永不谖,山梁冀无累。颇符生肇学,得展禽尚志。从此直不疑,支离疏世事。
满院松桂阴,日午却不知。山人睡一觉,庭鹊立未移。出檐趁云去,忘戴白接z5.书眼若薄雾,酒肠如漏卮。身外所劳者,饮食须自持。何如便绝粒,直使身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