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河形势压西陲,不觉连营列汉旗。
天子坐筹星两两,将军归佩印累累。
称觞别殿传新曲,衔璧名王按旧仪。
江汉一篇犹未美,周宣方事伐淮夷。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次韵王禹玉平戎庆捷》
熙河形势压西陲,
不觉连营列汉旗。
天子坐筹星两两,
将军归佩印累累。
称觞别殿传新曲,
衔璧名王按旧仪。
江汉一篇犹未美,
周宣方事伐淮夷。
中文译文:
熙河的形势压迫着西陲,
不知不觉间,连营中列起了汉朝的旗帜。
天子坐在那里筹谋,星辰成对出现,
将军们获得了佩戴印信的荣誉。
举杯祝酒离别宫殿,传唱着新的曲调,
带着玉璧的名将按照古代的仪式行事。
江汉地区的一篇诗文仍未完美,
周宣的大军正在征讨淮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王安石创作的,以描述军事胜利和国家的荣耀为主题。诗篇开篇描绘了熙河地区的形势压迫着西陲地区,暗示着宋朝的强大势力。接着提到天子和将军们的活动,天子坐在那里制定策略,星辰成双出现,象征吉祥和胜利的预兆。将军们则归还佩戴印信,显示了他们在战场上的辉煌成就。
下一段描写了宴会上的情景,人们举杯祝酒,演唱着新的曲调,表达了对胜利的庆祝。同时,衔璧的名将按照古代的仪式行事,强调了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提到江汉地区的一篇诗文仍未完美,暗示着作者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或者对国家的局势还有改进的期望。周宣方事伐淮夷,表明周宣将军正在征讨淮夷,为国家的统一和繁荣而努力。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军事胜利和国家的荣耀,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兴旺和战争胜利的热忱。通过对战争和文化的交织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和和平的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氛围。
名花百种结春芳,天与秾华更与香。每忆月陂隄下路,便开图画觅姚黄。
习侯有世德,冠冕袭鵔鸃。裔孙富六艺,凿齿四海知。苏岭陟家山,高阳浮故池。著书山水间,秀发胸中奇。间从弥天释,善戏间廋辞。尚友虽异代,斯人可夙期。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属城穷僻地,揽辔遍周流。弊政已更化,名山不废游。鸣驺留谷口,轻屐历岩幽。聚看官仪者,相扶半白头。
雨后欲斜阳,红满井梧风叶。还是夜来时候,共小轩明月。不关纤手与调冰,消除这些热。自是月娥肌骨,似玉壶香雪。
相知言莫尽,别后意如何。命笑人冰薄,愁因夜雨多。全家寓京国,无地着吟哦。会得穷通理,从科缉薜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