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得坐安若山,畏寒缩颈衣裘间。
不如公子拥樽酒,诗材春乱词涛翻。
想见杨家美人出,玉面朱唇映琴瑟。
冰船着炬光照淮,雪乱风筵饮方逸。
只今愁坐私自怜,寒书冻砚尘满前。
人生何者非昨梦,还如归去散花天。
老人已复形槁木,真幻那知然不然。
蚓鸣小鼎藜羹熟,闭眼圆蒲不是禅。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这首诗词是晁补之在宋代创作的,《次韵文潜忆杨翰林元素家淮上夜饮作》。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老人得坐安若山,
畏寒缩颈衣裘间。
不如公子拥樽酒,
诗材春乱词涛翻。
想见杨家美人出,
玉面朱唇映琴瑟。
冰船着炬光照淮,
雪乱风筵饮方逸。
只今愁坐私自怜,
寒书冻砚尘满前。
人生何者非昨梦,
还如归去散花天。
老人已复形槁木,
真幻那知然不然。
蚓鸣小鼎藜羹熟,
闭眼圆蒲不是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人坐在安若山上的情景,他因为寒冷而缩起颈子,披着厚重的衣裘。然而,诗人认为与这位老人相比,年轻的公子却拥有美酒,诗才横溢,能够激起春天般的热情和词语的波涛。
诗人在想象中看到了杨家的美女出现,她的玉面和朱唇照映着琴瑟的光彩。诗人形容了冰船上炬火的明亮照耀着淮河,雪花飘乱,风筵之上的饮宴非常畅快。
然而,此时的诗人只能愁坐,心生自怜。他的寒酸生活中充斥着冻结的书籍和砚台,前方满是尘埃。他在思考人生,认为人生何尽非昨日的梦境,就像归去时的花天一样虚幻。
老人已经变得像枯木一样,真实与幻想如此难以分辨。蚯蚓的鸣叫声中小鼎中的藜羹已经煮熟,闭上眼睛坐在圆蒲上,却并非真正的禅修。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老人和公子的对比,以及对美景和内心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痛苦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手法,给人以美感和思考的空间。
圣学家傅自有师,更罗英俊侍经帷。治功尚论唐虞际,政体宁甘汉晋卑。猥向梁园陪末坐,敢凭尧历记佳期。羞囊已辨诗千首,准拟年年荐寿卮。
丈人居水南,未省价高索。平生丘壑事,长啸天宇窄。舍榜五株柳,宛是陶家宅。舍南数亩园,似与人境隔。方须漉酒巾,渐喜扶老策。以兹不愿仕,偶然似彭泽。青松手所种,抚之无愧色。都忘岁月徂,不受霜霰迫。是身等浮云,术也可不择。持此百年间,常恐中道画。旷哉遗世情,遇我
别访难遽了,不知寒夜长。回灯撤杯案,抱被宿船仓。载听远鸡唱,稍分征雁行。临风满掬泪,吹落一襟霜。
去岁投荒客,今春肆眚归。律通幽谷暖,盆举太阳辉。喜气迎冤气,青衣报白衣。还将合浦叶,俱向洛城飞。
壮游几度上南楼,今度重来二十秋。俯仰之间只犹昨,登临何处是无愁。好山常在世青眼,此水如斯人白头。老兴未阑明月上,归欤笠泽有扁舟。
旋插杉枝蔽晓曦,缓摇轻箑自融怡。调琴不用求成曲,得句何须凑作诗。无复趋炎同褦襶,但能寻睡学希夷。太仓日食五升米,老矣不嫌人更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