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无手是无拳,且看毛端现四天。
似向吾家得消息,鼓山余响尚轰然。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次韵无极以道寄金山寺佛监五绝二》是晁补之所作,属于宋代的诗作。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应无手是无拳,
且看毛端现四天。
似向吾家得消息,
鼓山余响尚轰然。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晁补之对佛法的思考和感悟。诗人通过比喻和隐喻的手法,探讨了人与佛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佛法的力量和影响。
赏析:
这首诗词的开篇写道:“不应无手是无拳”,表明没有手就没有拳头,没有实践就无法体现佛法的力量。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佛法的真正意义需要通过实践来领悟和体验。
接下来的一句“且看毛端现四天”,表达了佛法的广大和深远。这里的“毛端”可以指代晁补之自己,也可以理解为众生。通过实践和领悟佛法,可以看到无边无际的广阔天地。
下半部分的两句“似向吾家得消息,鼓山余响尚轰然”,借用了家庭和山的意象,描绘了佛法的传播和影响力。诗人似乎得到了佛法的启示或正念,使得家中的氛围产生了积极的变化。而“鼓山余响”则象征着佛法的声音在世间回响不绝,仍然有强大的影响力。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意味深远的表达,回应了佛法的核心理念和晁补之对佛法的领悟。它强调了佛法的实践性和广泛的影响,同时也蕴含了对于个人修行和家庭和谐的思考。
巍峨堆压郡城阴,秀出天涯几万寻。翠影倒时吞半郭,岚半凝处滴疏林。
今春芳苑游,接武上琼楼。宛转萦香骑,飘飖拂画球。俯身迎未落,回辔逐傍流。只为看花鸟,时时误失筹。
直节槃槃古树平,纲常山重一身轻。历陈高庙神灵语,愿法周公日月更。飞雾堕鸢迁客憾,漏泉疏爵大君明。百年富贵端能几,天壤无穷独令名。
都门秋色满旌旗,祖帐容陪醉御卮。功业特高嘉祐末,精神如破贝州时。匣中宝剑胜霜锷,海上仙桃压露枝。昨日更闻褒诏下,别刊名姓入烝彝。
珍重还京使,殷勤话故人。别离长挂梦,宠禄不关身。趣向今成道,声华旧绝尘。莫嗟客鬓老,诗句逐时新。
竹边篱外树对苔,两蕊三花带雪开。蜂蝶只贪桃杏艳,嫌花冷淡不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