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时高艳先惊眼,折处幽香易满怀。
野女强簪看亦丑,少教憔悴逐荆钗。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次韵杏花三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看时高艳先惊眼,
折处幽香易满怀。
野女强簪看亦丑,
少教憔悴逐荆钗。
诗意:
这首诗以杏花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杏花的观察和感受。诗人首先描述了杏花的美丽,称其高耸艳丽,让人眼前一亮。接着,诗人提到折下杏花后,花朵散发的幽香使人心怀愉悦。然而,诗人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残酷。他将自然界的美景与人的命运相对比,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的思考和悲叹。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杏花的美丽和清香。诗人通过对杏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世俗丑陋的反思。杏花是春天的代表之一,而春天又象征着生机和希望。然而,诗人巧妙地将杏花与人性和命运联系在一起,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在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往往只是瞬间的,一旦经历了时间和变故,就会褪去光彩。诗中的"野女"指的是自然界的女子,与人间的女子相对比,强调了世俗对美的扭曲和破坏。诗人以此寄托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杏花的美丽与人生的无常相结合,既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又折射出对人生苦难和现实的思考。它展示了王安石深刻的思想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宋代文学中一首优秀的诗词之作。
用尽我为国为民心,祈下些值金值玉雨,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唤省焦枯,喜万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的也离乡背土。[梁州]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得雪满头
四海衣冠拜九重,圣君在位像飞龙。遥瞻雉扇双开处,万岁齐呼瑞气浓。
临深投纶竿,直钩本非钓。欲钓圣贤心,默坐得其要。
记得年时赏荼コ。蝴蝶满园飞。一双宝马,两行箫管,月下扶归。而今寂寞人何处,脉脉泪沾衣。空房独守,风穿帘子,雨隔窗儿。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酌大斗。更为寿。青鬓常青古无有。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
赵村红杏每年开,十五年来看几回?七十三人难再到,今春来是别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