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屋萧森数十间,禅扉幽寂叩常关。
少微处士遗尘远,灵鹫高僧得地间。
穿石到池泉滴滴,磨崖生藓字斑斑。
山林真趣谁能辨,乘兴时来兴尽还。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次韵阳行先游招隐》是苏颂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古屋萧森数十间,
禅扉幽寂叩常关。
少微处士遗尘远,
灵鹫高僧得地间。
译文:
古老的屋子静寂无声,
禅门的门扉常常紧闭。
少微之处士远离尘嚣,
灵鹫之上的高僧得到了这片净土。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座古屋,表达了对僧人和隐士生活的赞美与向往。古屋中的禅门常常紧闭,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少微之处士远离尘嚣,尘世的纷扰与喧嚣与他无关,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而灵鹫之上的高僧则在这片净土上修行,获得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古屋为背景,通过对禅门、处士和僧人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和追求。诗中的古屋萧森静寂,禅扉紧闭,给人一种宁静和超脱尘世的感觉。少微处士远离尘嚣,追求虚无与宁静,这与灵鹫高僧在得到这片净土上修行的境界相呼应。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修行者的描绘,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隐士生活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宁静、清净的画面,给人以心灵的抚慰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