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百山间,文脊尤奇峰。
拔出飞鸟上,图画难为容。
闻昔有幽人,扪萝追赤松。
遗形此古室,孤坐鹿裘重。
人去邈不反,洞壑空藏龙。
侧行苍崖烟,俯仰求灵踪。
游者如可得,甘弃万户封。
安能久尘土,倾倒相迎逢。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次韵游山门寺望文脊山》
作者:王安石(宋代)
宣城百山间,
文脊尤奇峰。
拔出飞鸟上,
图画难为容。
闻昔有幽人,
扪萝追赤松。
遗形此古室,
孤坐鹿裘重。
人去邈不反,
洞壑空藏龙。
侧行苍崖烟,
俯仰求灵踪。
游者如可得,
甘弃万户封。
安能久尘土,
倾倒相迎逢。
中文译文:
在宣城的百座山峦之间,
文脊山尤为奇峰。
高耸入云,鸟儿也难以停留,
无法用图画展现其美。
听说古代曾有一位隐士,
攀爬藤萝追寻红松树。
他的遗迹留在这座古室,
我孤身坐在鹿皮重衣中。
那位人已远去无返,
山洞里空潜伏着神龙。
我俯仰之间,苍崖中升腾着烟雾,
寻求着灵感的足迹。
如果能够得到游山的人,
宁愿放弃万户侯爵的封赏。
怎能久留于尘土之中,
倾倒相迎而相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宣城山脉中观赏文脊山的景色,表达出他对山峰的赞美和对自然的追求。诗中通过描绘山峰的高耸和壮丽,表现了其独特的美丽和难以言表的艺术价值。作者通过山峰的形象来表达自然的壮丽和超越人类的力量。
诗中提到了古代的隐士,他攀爬藤萝追寻红松树,这象征着追求真理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古室中留下了他的遗迹,这增添了一种历史感和人文情怀。
诗中还表达了对远离尘嚣、追求灵感和超越世俗的向往。作者希望那些能够领悟山峰之美的人,愿意舍弃名利和权势的追逐,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境界的提升。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疑问和不满,他希望能够超越尘世的束缚,与真正有共同追求的人相会相知。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展示了王安石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
玉烛重开岁,璇杓复建寅。谁知康寿殿,四序只长春。
淮上霜浓衰草黄,阿{皴去皮加兔}健走何如獐。不知聚族加缚,妙手乃有明山张。生来阿{皴去皮加兔}素狡狯,何术聚致如驱羊。拔豪撷颖不敢惜,一一顺听伏且僵。人生切勿恃一枝,善走古有执盖郎。不惟平地傅两翼,仍以俘馘浮长江。一朝发愤辽东岸,逝水亦复随浮梁。只今红绡莹玉管
畏景还迎日,追凉偶溯风。泉声山上下,松影路西东。远览心犹壮,清吟语自工。雨多何所喜,郡国庆年丰。
一聆清话觉昏蒙,樽酒何时可再同。最是秋风恃轻薄,易吹羁袂作西东。
建德我故国,归哉遄我驱。除道得欢伯,荆棘无复余。满怀秋月色,未觉饥肠虚。平林过西风,为我起笙竽。定知张公子,能共寂寞娱。执此以赠君,意重貂襜褕。破帽与青鞋,耐久心亦舒。危处要进步,安处勿停车。成亏在道德,不在功利区。收视以为期,问君此何如。开尊且复饮,辞费
浮生饱外莫求余,羁旅东来计已疏。肩耸已高犹索句,眼明无用且翻书。百年子莫占元绪,万法吾今付子卢。惟有登临心未厌,黄山闻道胜衡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