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孥西垒复东城,触处千愁百恨生。
如许尧民艰粒食,未应汉法废常平。
爱君长策三农重,泥古迂儒一芥轻。
会略文移倒陈廪,一时骨肉慰皇情。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次韵赵教授》是宋代陈造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携带孩子离开西垒返回东城的情景,触景生情,千愁百恨涌上心头。诗中表达了对尧时代艰难生活的向往,对汉代平均分配土地的法规废除的不满。作者倾慕赵教授提出的三农政策,认为这个策略对国家和人民至关重要,而对于过于迂腐的传统儒家思想则不屑一顾。整首诗以赵教授的智慧和改革思想为主题,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对新政策的期待。
这首诗词通过对于不同时代的比较,展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于改革的渴望。诗中的情感深沉而真挚,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揭示出作者的内心世界。同时,诗中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也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清晰而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中文译文:
携带孩子走过西垒,再次回到东城。
每一个地方都触动我的忧愁和痛苦。
我们的生活像尧时代的人们一样艰难,只能吃些粗粮。
汉代的法规废除了平均分配土地的常平之法,这是不应该的。
我欣赏你,赵教授,你提出的三农政策非常重要。
与古代迂腐的儒家思想相比,这个政策就像一粒芥子一样微不足道。
你的智慧能够改变现状,一时之间让人们得以安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于不同时代的对比,抒发了作者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于改革的期待。作者通过描绘自己和孩子走过西垒回到东城的场景,表达了他内心的忧愁和痛苦之情。他将自己的困境与尧时代的艰难生活相比较,以此凸显当下社会的不公和困顿。同时,作者也对汉代平均分配土地的法规废除表示了不满,认为这种法规的废除违背了公平和正义。
在诗词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赵教授的赞赏和对他的政策的期待。作者认为赵教授提出的三农政策对于国家和人民至关重要,与过时的儒家思想相比,这个政策显得微不足道。作者由此展示了自己对于改革和创新思想的支持和向往,希望通过这样的改革能够改变社会现状,给人们带来安慰和希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比和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于改革的渴望。作者通过赞赏赵教授的智慧和三农政策,展现了对于新思想的追求和希望。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语言简练而有力,通过对于不同时代和不同观念的对比,呈现了作者对于社会变革的期待和对于改善人民生活的渴望。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对传统观念和现实状况进行了思考和批判,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双重价值。
元子称漫浪,严生资苦劲。海内无赏音,秋风入衰鬓。东江一茅屋,但欲安性命。颇怪泽畔翁,烦词寄天问。
从来陋巷只颜回,子悦胡为羡漆开。端向岁寒观雅操,须知冰凌不为灾。
土冈之西,竹树之下。板屋三间,娱此隐者。埘有肥鸡,廏有羸马。岂无佳菊,采不盈把。且漉我酒,放浪林野。莫不饮食,知味者寡。
持螯已饱团脐蟹,砟脍犹思巨口鲈。风物秋来多感慨,天寒酒醒客心孤。
先子词科蚤擅场,中兴首擢紫微郎。涌泉制册留纶阁,砭世膏肓有皂囊。北斗仰之千古事,泰山所集一毫芒。楹书拂拭增悲恸,追诵龙蛇感卒章。
孤舟孤鹤与孤云,湖上深居自不群,高卧可能容一榻,青山西岸且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