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村留得旧蓑衣,鹭侣鸥朋共断矶。
衰发三千余丈白,倦游五十二年非。
清风明月天四壁,老木苍藤草半扉。
寂寞相从交有道,骊驹未可遽言归。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次韵郑佥判》是宋代方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渔村留得旧蓑衣,
在渔村我保留着旧蓑衣,
鹭侣鸥朋共断矶。
与鹭鸶为伴,与鸥鹭为友,一起停在断崖上。
衰发三千余丈白,
我的头发已经花白了三千多丈,
倦游五十二年非。
疲倦地行走了五十二个年头。
清风明月天四壁,
清风明月照耀着四面的天空,
老木苍藤草半扉。
古老的树木、苍翠的藤蔓、半掩的草门。
寂寞相从交有道,
寂寞只能与道为伴,
骊驹未可遽言归。
高贵的马还不能匆匆归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渔村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诗人长年游历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孤寂。诗人在渔村保留着旧蓑衣,这象征着他对简朴生活的执着和对过去的怀念。他与鹭鸶、鸥鹭为伴,共同停在断崖上,传递出一种与自然亲近、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境。诗中提到诗人的头发已经花白了三千多丈,表明他已经度过了漫长而疲倦的旅途。五十二个年头的倦游使他感到疲惫,但他并没有停止,依然坚持着自己的追求。
诗中的清风、明月、老木、苍藤和草门等自然景物形成了一幅寂静而宁静的画面。这些景物与诗人的内心状态相呼应,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寂寞只能与道相伴,意味着诗人在孤独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启示。最后一句中的骊驹未可遽言归,表达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但他知道高贵的马并不能匆匆归来,暗示着他未来的旅途仍然漫长。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旅途经历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对孤独的体验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在寂静的自然背景中,诗人与道相伴,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启示。这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游历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君生游侠地,感激气何高。饮尽玉壶酒,赠留金错刀。雁关飞霰雪,鲸海落云涛。决去如征鸟,离心空自劳。
孤芳移种自仙家,故着轻黄映日华。举世但知梅蕊白,不知还有蜡梅花。
匹雏力薄难轩轾,一鹗能高易挽推。屡见衮衣闻吉语,安知夹袋偶遗才。易云极困将亨矣,谚说平分有是哉。若饯古公烦问讯,蚤开翘馆筑金台。
门掩黄昏后,风销绛蜡时。行春小队夜参差。一曲仙音,飞上广寒枝。不访金钗客,空歌白*衣。画桥梅影散玻璃。月底婆娑,带得暗香归。
掀天雪浪镇三边,亿万王师未必然。可惜大江如旧日,苦无人着祖生鞭。
晋七贤欤,唐八仙欤。胸吞万古,气高九天。粪土轩冕,膏盲林泉。造性命之阃奥,眇文章之蹄筌。见李耳于树下,参伏羲于画前。爰养素于黄庭,亦存神于丹田。既万累之尽扫,惟一真之独全。生涯无他,糟丘酒船。画史游戏,醉态蹁跹。或相舁扶,或相攀牵。或袒而舞,或跣而眠。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