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先凭采药翁,丹青化出大槐宫。
眼明小阁浮烟翠,齿冷新诗嚼雪风。
二华行观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
(将赴河中,密迩太华,九仙在东武,奇秀不灭雁荡也。
)此生的有寻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
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鹤入笼。
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
遥知别后添华发,时向樽前说病翁。
所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指点先凭采药翁,
丹青化出大槐宫。
眼明小阁浮烟翠,
齿冷新诗嚼雪风。
二华行观雄陕右,
九仙今已压京东。
(将赴河中,密迩太华,
九仙在东武,奇秀不灭雁荡也。)
此生的有寻山分,
已觉温台落手中。
西湖三载与君同,
马入尘埃鹤入笼。
东海独来看出日,
石桥先去踏长虹。
遥知别后添华发,
时向樽前说病翁。
所恨蜀山君未见,
他年携手醉郫筒。
诗词中的中文译文如下:
老人指点我先凭借来采药的老人,
画笔描绘出了宏伟的大槐宫。
明亮的眼睛看到小阁上飘浮的烟雾,
咀嚼着新鲜的雪风,吟咏着新诗。
我游览了华山和华阴的壮丽景色,
九位仙人如今已经压倒了京城东方。
(我将前往河中,即将靠近太华,
九位仙人在东武,奇特的美景不逊于雁荡。)
这一生中寻找山的心愿已经有了结果,
我已经觉得温暖的平台在手中。
在西湖三年与你一同度过,
马儿进入尘埃,鹤儿进入笼子。
我独自来到东海看日出,
石桥先行踏过长虹。
遥远地知道分别后会增添华发,
时常与你在酒杯前谈论病痛。
可惜蜀山的景色你还未见,
将来我们一同携手醉饮郫县的竹筒酒。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雁荡山的向往和对友人周邠的思念之情。苏轼通过描绘大槐宫、华山和华阴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对仙人风采的敬佩。他与友人在西湖度过的时光,以及对友人别后的思念,也在诗中表露无遗。最后他表达了对蜀山的遗憾,但也寄望将来能与友人一同在郫县畅饮,共度美好时光。
整首诗词婉约流畅,情感真挚,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情之美,体现了苏轼对自然和友情的热爱。诗中的意象生动,语言优美,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平林历历晓云迷,津堠将迎客棹西。千古兴亡泰伯国,一川经纬锹公堤。雨添柳色成蛾绿,春剩花香散麝脐。去去苕城知不远,摩挲老眼看山溪。
洛人好种花,唯我好种竹。所好虽不同,其心亦自足。花止十日红,竹能经岁绿。俱沾雨露恩,独无霜雪辱。
喜冰澌初泮,微和渐入、东郊时节。春消息,夜来顿觉,红梅数枝争发。玉溪仙馆,不是个、寻常标格。化工别与、一种风情,似匀点胭脂,染成香雪。重吟细阅。比繁杏夭桃,品格真别。只愁共、彩云易散,冷落谢池风月。凭谁向说。三弄处、龙吟休咽。大家留取,时倚阑干,闻有花堪折
白玉徒为洁,幽兰未谓芳。穷羞事令尹,疏不忘怀王。冤骨销寒渚,忠魂换旧乡。空余楚辞在,犹与日争光。
盘磴回廊古塔深,紫芝红药入云寻。晚吹箫管秋山里,引得獮猴出象林。
碧烟红雾漾人衣,宿雾苍苔石径危。风巧解吹松上曲,蝶娇频采脸边脂。同寻僻境思携手,暗指遥山学画眉。好把身心清净处,角冠霞帔事希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