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雄图不可怀,退居蒿艾自沉埋。
门无来足荆生道,病不能锄草上阶。
自是直方违世易,况将疏懒合人乖。
无由与子同樵种,回首平林浪可柴。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诗词《次韵子权见寄》是宋代诗人王令所作,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当世雄图不可怀,
退居蒿艾自沉埋。
门无来足荆生道,
病不能锄草上阶。
自是直方违世易,
况将疏懒合人乖。
无由与子同樵种,
回首平林浪可柴。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王令的退隐之情。他感叹当世的雄图壮志无法实现,选择退隐到偏僻的地方生活,自愿隐没于世间的喧嚣之中。他的门庭草木茂盛,没有人来往,只有茂密的蒿艾草自生自长。他身患疾病,无力锄除草木,甚至无法上阶。他自知自己的直率和刚直不合时世的趋势,更加加剧了他与世人的疏离感。他无法与子权(可能是朋友或知己)一起从事樵采劳作,只能回首看着平静的林泽,心中悲叹浪费了这么多可以用来取暖的柴火。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无奈。王令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时世的失望和对退隐生活的向往。他选择了远离纷扰的世界,但这种退隐却使他与世人疏离,无法与朋友共同从事樵采的劳作。诗中的平林浪可柴形象地描绘了作者的孤独和无聊。整首诗揭示了作者内心对理想和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思考,以及退隐生活所带来的无奈和自我反省。这种情感的表达在宋代的文人士大夫中并不罕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对安宁寂静生活的向往。
舍北小桃才及肩,可怜枝弱苦花繁。黄昏雨急东风恶,惜尔不禁春夜寒。
长松落阴满苍苔,四面轩窗向水开。何限晚凉消不得,隔溪分看待人来。
春旱久闵雨,夏潦复望晴。米尽薪亦绝,涨水与阶平。山信得新粟,欣然听舂声。书生易满足,笔砚还施行。南风柱础乾,西照窗户明。雨其遂已乎?努力趣秋成。
才兼文武播雄名,遗爱芳尘满洛城。身在行台为仆射,书来甪里访先生。闲游占得嵩山色,醉卧高听洛水声。千里相思难命驾,七言诗里寄深情。
虽非文史足三冬,岂类无心但有胸。曾读丘坟叨典领,再分符竹荷矜容。君恩欲报微萤爝,亲禄方营苟釜钟。平日交情今楚越,徒劳瞻望景山松。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