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间无褐半饥人,斗粟千金不换银。
末路多惭逭沟壑,长年敢笑走埃尘。
江声直下黄牛峡,河势遥分白马津。
回首向来征战地,壮怀俱在只伤神。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次韵子云盱眙道中三首》是宋代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给出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桑间无褐半饥人,
斗粟千金不换银。
末路多惭逭沟壑,
长年敢笑走埃尘。
江声直下黄牛峡,
河势遥分白马津。
回首向来征战地,
壮怀俱在只伤神。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盱眙道中旅行的景象,并表达了诗人对一种特殊境遇下人生的思考。诗中通过对食物、财富和旅途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在艰苦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和内心的坚韧与坚持。诗人以自嘲和讽刺的口吻,表达了对逆境的战胜和对困境的豁达态度。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经历过征战的地方的回忆和思念,他们的壮志豪情只能留给后人铭记,而自己却只能伤神于其中。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逆境和艰苦生活的思考和感慨。首句"桑间无褐半饥人"揭示了农村贫困的景象,描述了人们在贫穷中挣扎求生的艰辛。"斗粟千金不换银"一句表达了人们在饥寒交迫中,粮食比财富更为重要,生活的压力和困苦使他们不愿轻易将食物换成金钱。
诗中的"末路多惭逭沟壑,长年敢笑走埃尘"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困境,但心态坚韧,敢于面对逆境和困苦,笑对人生的艰辛。这种乐观的态度使诗人能够在困境中保持自己的尊严和豁达。
接下来的两句"江声直下黄牛峡,河势遥分白马津"描绘了江河的奔流和峡谷的险峻,以及长途旅行中的困难和危险。这些景物的描绘暗示了人生道路的曲折和艰辛。
最后两句"回首向来征战地,壮怀俱在只伤神"表达了诗人对曾经经历过征战的地方的怀念和思念之情。诗人的壮志和豪情只能停留在回忆中,而现实的困境和逆境只能让诗人心神受伤。
整首诗词通过对人生境遇的描绘和对逆境的坦然面对,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展示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坚韧的人生态度。
夕阳飞絮乱平芜,万里春前一酒壶。铁化双鱼沉远素,剑分二岭隔中区。花曾识面香仍好,鸟不知名声自呼。梦想平生消未尽,满林烟月到西湖。
江南梅子雨,骚客古今愁。岂意连年夏,频妨庶事秋。为鱼民自痛,食肉尔何忧。衰老那禁得,看天独倚楼。
岸帻携邸夜夜来,蒲团纸帐竹香台。直须觅取僧为伴,更为开庵斸草莱。
羸躯苦善病,日与药裹亲。藉彼参苓功,扶此忧患身。思君苦饥渴,相怜同病人。余身本蒲柳,宁竢秋风晨。君诚松柏姿,何患不长春。容面一若丹,鬓发一若银。来日安可期,往事曷足陈。不能罄君罍,奚以浣我尘。吹笙将鼓瑟,惭余非嘉宾。
打粥泛邵州饼,候汤点上封茶。软语方炉活火,清游断岸飞花。
杨柳凄迷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