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性本疏懒,父母强教之。
逡巡就科选,逮此年少时。
幽忧二十年,懒性祗如兹。
偶然践黄闼,俯仰空自疑。
乞身未敢言,常愧外物持。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是苏辙在宋代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我本性疏懒,是父母强行教导的结果。
朝朝夜夜为科举而奔波,直到我年少时。
我饱受内心的忧愁二十年,懒散的性情至今如此。
偶然间踏入黄闼(指科举考试),我仰望天空自我怀疑。
我不敢开口请求职位,常常自愧不能胜任外界的事务。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自己性格的反思和对科举制度的思考。他自称性格懒散,这种性格是父母强迫教导的结果,而非自己的本性。他在年轻时为了科举考试而奔波努力,但内心却常常感到忧愁和困惑。当他终于进入科举考试的殿堂时,他却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够胜任这个职位。他因为内心的顾虑和自卑,不敢开口请求职位,对自己的能力常常感到愧疚。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辙自省的态度展示了他对自己性格和经历的思考。他对自己的懒散性格并不自豪,却认为这是父母强加给他的。他在为科举考试而奔走时,内心的忧愁和困惑一直伴随着他,这种心境在二十年间没有改变。当他终于进入科举考试的殿堂时,他却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不敢开口请求职位。这种内心的挣扎和自卑感使得他常常感到愧疚,觉得自己无法胜任外界的事务。
这首诗词反映了苏辙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思考和对科举制度的疑虑。他在探索自我和面对外界压力之间感到困惑和迷茫。这种思考和感慨使得这首诗词具有一种深沉而内敛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科举考试制度的复杂态度。
再到丛林得我惊,斩新花果自然成。种田更有僧只户,乞食何如舍卫城。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闤闠开三市,旗亭起百寻。渐离初击筑,司马正弹琴。细柳龙鳞映,长槐兔月阴。徒知观卫玉,讵肯挂秦金。
我初识苏仙,谈诗达旦夕。君今与提衡,当复诧此客。一代紫微公,文采耀楚泽。归来要同登,斲句慰英魄。
可怜绳墨窘韩非,说看神仙到紫微。办得一双无事眼,玉梅枝上看春归。
崦里何幽奇,膏腴二十顷。风吹稻花香,直过龟山顶。青苗细腻卧,白羽悠溶静。塍畔起鸊鹈,田中通舴艋。几家傍潭洞,孤戍当林岭。罢钓时煮菱,停缲或焙茗。峭然八十翁,生计于此永。苦力供征赋,怡颜过朝暝。洞庭取异事,包山极幽景。念尔饱得知,亦是遗民幸。